清零政策 生命至上 来源:东网 11月04日(四) 作者:陈文鸿 研究所所长 国际上开始争论防治疫病的方法,是中国的清零为主,抑或是欧美的与疫共存,才是正确的? 主张与疫共存的基础,是疫苗可以抑止新冠肺炎疫情,与疫共存便不是放弃防御,而是因为疫苗可使染病者有抵抗力,不会重症化,不会容易病死。但如果这样的假设未能达到的话,与疫共存便是放虎归山,让疫病伤害人命,不受抑制。这是纵疫,不是防疫。与疫共存是为虎作伥,政府的政策变成疫病的帮凶。 在新冠疫苗推出前,如瑞典、巴西、美国的放任疫病不加防治,美其名为维护个人的自由民主,实质是借用民粹主义的谎言打击政敌,攻击防疫措施为打击经济民生。他们不防疫是为了维护经济运作,保障就业与企业利益。问题是疫情失控,损失更大。另外,底下更可能有邪恶的意念,例如让疫病杀戮长者,减少政府与社会对老龄化带来的沉重福利与医疗负担。 此所以如英国、美国,在疫情初期基本上放弃疗养院内的老人,不施援手,让他们大数目地失救病死。这不仅是资本主义的淘汰弱者,没利润便舍弃的劣行,更是欧美过去二、三百年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现代体现。后者与欧美极右政治和法西斯主义有着不断的关系,在这样的政策下,让疫病肆虐便是使社会里由于经济、政治、种族等形成的不平等,通过疫病的介入,变成不同社群的不同公共卫生安全待遇,变成染病和病死的不平等差别。 欧美政府已开始了解到疫苗失效,此所以要求接种第3针、第4针。疫情在高接种疫苗率下仍然恶化,与疫共存,放松防御,便不仅反映政府效率低,还可能有如疫情初期那样,效果是让社会的不平等再次转化为疫病下不平等的生命安全。 中国清零无疑开始时代价沉重,但中国的福利照顾还是可维持大多数人的生计,地方清零之后迅即恢复经济民生,更是对社会各阶层生活的保证,代价反而更小。中国也没有放弃任何染病者,政府上下与社会联手尽力救死扶危,表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中国传统的文化。 在“十四五”规划中,在国家安全一章里,提出要保障人民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便是清零政策的基础精神。不会因既得利益者的利润、财政资源的压力,而舍弃疫情中任何一条生命。这与欧美与疫共存、放弃老人穷人属根本性的差异。 来源:东网 11月04日(四) 作者:陈文鸿 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