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为何会划分出不同的群体

2021-9-9 21:53|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158| 评论: 0|原作者: 老田

摘要: 历史观为何会划分出不同的群体作者:老田 来源:乌有之乡  到目前为止,一切被书写下来的文字历史,都主要是依据特定立场和标准来挑选材料和解释框架的历史。这个在中国过去七十年期间,由于短时期内就不止一次 ...

历史观为何会划分出不同的群体
作者:老田       来源:乌有之乡


  到目前为止,一切被书写下来的文字历史,都主要是依据特定立场和标准来挑选材料和解释框架的历史。这个在中国过去七十年期间,由于短时期内就不止一次进行大幅度变革,所以体现得特别鲜明。

  如同毛教员所言:到底是造反有理还是剥削压迫有理,这个足以划分出根本性的界限;同时,到底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一次辩论结果还解决不了问题,很有必要,时时回顾那时的那些人和事。

  依据不同的标准挑选材料和选择解读材料的框架,不仅意味着阶级斗争的历史性互斥,还会反映为智慧或者学术学理上的“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

  新中国过去七十年有两次一百八十度转弯,与此紧密相关,相应地都诱导了大规模的历史重写运动。而今日所谓的历史虚无主义,其实是新的范式替代旧范式过程中间发生的,一种无序和散乱的历史重写过程。在范式变革过程中间,包括材料真假(如何判断其重要性和权重)的甄别、对材料的主导性解释框架选择,都是互斥的,一个反对另外一个。

  以至于,由于历史观的巨大分歧,不同的人群之间,很难就此进行顺畅的交流。

  有人认为,历史书的大框架,会集中于“史书到底是掩盖还是反映阶级斗争。一般的官史都会本能地掩盖阶级斗争,而历史唯物主义会反映阶级斗争。”这个特点,确实很重要,在过去七十年的两次大规模历史重写过程中间,都体现得极为鲜明而具体。

  反应或者遮蔽阶级斗争和具体的政治冲突分析的历史范式,不仅会体现在历史的写作者身上,还会体现在历史著作的读者群身上,不同的历史观作品,会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这就让我们多了一个视角,可以从不同的读者群“需求”角度,去甄别不同历史观作品的行销状况。

  如果不信的话,可以以下面这个白字黑字的条幅为例,左右翼的解读肯定截然相反。这个相反的解读,很集中地体现了不同读者群体,对于“历史作为当代史”的不同期待。为此,会自然地延伸到对于历史材料、过程以及不同政治逻辑的偏好与挑选标准。


  十年砍柴作为南方系的重要写手,他写这个条幅,如果由自由派和公知解读的话,其内涵要点可能包括:那人死了,但其建立专制整体还在,坏透了;他在九月九日这天写这句诗,还以双关的方式,影射毛教员和今日政体。这个解读谈不上头脑清醒——似乎死人决定了活人的处境,恰好遗漏了对现实政治的矛盾冲突分析,恰好,这一类解读方式及其背后摒弃对现存社会进行结构与矛盾分析的方法,都对特定群体管用,足以全面地对激起其政治共情,并唤醒同一个理解方式。

  胡适说过“真理是一张可以到处兑现的支票”,支票只要是有人愿意接受,那就等同于真金白银了,而十年砍柴的选择及其暗示的历史和政治分析方法,在自由派和公知群体中间,肯定就是到处都可以兑现的支票。十年砍柴及其推荐的解读方式,高度满足自由派或者公知群体的“历史需求”,这在写史书方面,会反应为一种脱离历史内在演化逻辑的需求样式:以西方晚近的政体样式为圭臬,去臧否历史过程与人物的热望,而不问这样的标准在历史进程中间是否有用以及是否具有兑现条件,这样的历史书写,肯定会写成一种“外在的历史”——因为历史缺乏某种政治体系演化过程,所以谁谁在某时候干了坏事,阻断了历史进步,历史书会记录一系列不明智坏人错过好机会的排列。

  胡适还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各种外在的历史及其写法,就很接近于“梳妆打扮”的工作状况。这只是说明了“装扮历史”的事实,还没有具体地涉及到为何要去“梳妆打扮”历史?从目前的状况看,往往是一些对现实怀有根本性变革愿望的人群,更倾向于书写“外在的历史”去重新“打扮历史小姑娘”,目的当然是为根本性变革现实做宣传了,给他们喜欢的政治标准或者政体,在历史的高度上重建其合法性并说服世人尊奉。

  如果是左翼解读上述条幅,肯定是很不同的状况,多半会跟随原作者,去回顾特定的历史背景: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贡献,反对儒家儒生的假道学等对照思考;还可以回溯历史上的争论,例如柳宗元的《封建论》等。但这些在右翼和公知那儿肯定会被删去,成为不必要的赘疣,毫无价值。

  左翼的解读方式,也一样体现为一种“历史需求”,这种历史需求较多地吻合一种“内在的历史”写法,就历史人物主张的对照和具体历史推进的状况,去理解历史演化——例如从古代争论到今天的封建制有无和好坏等问题,这就不太需要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以外在的政治标准或者其他标准,去粗暴地臧否历史进程和人物事件。客观上此种历史写法,对于历史自身的逻辑和演化路径,会具有更高的兼容度。

  所以,为了特定目标去重写历史,不仅仅意味着掌握话语权的历史学家的权力及其实现,还意味着那种符合特定读者市场“需求”的“需求拉动型”生产样式。如同萨伊定律所言“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反过来,其实也成立,需求一样能够拉动生产,这并不违背我们的常识:在市场上好卖的产品,会催生一个巨大的行业产能。


二〇二一年九月九日


作者:老田       来源:乌有之乡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158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