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家长的焦虑是培训机构带节奏,制造出来的?

2021-8-5 14:28|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119| 评论: 0|原作者: 萧武 |来自: 合赞历史公众号

摘要: 家长的焦虑是培训机构带节奏,制造出来的?作者:萧武 来源:合赞历史公众号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看法认为,家长本来是不焦虑的,家长的焦虑都是课外辅导和培训机构花钱制造出来的。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 ...

家长的焦虑是培训机构带节奏,制造出来的?
作者:萧武          来源:合赞历史公众号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看法认为,家长本来是不焦虑的,家长的焦虑都是课外辅导和培训机构花钱制造出来的。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看上去好像很内幕、很有道理,其实是张冠李戴,指鹿为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首先是因为家长有这种焦虑,然后才有可能被机构从中作梗,加以放大和利用。如果家长完全躺平,丝毫都不在意,机构就是再怎么舌灿莲花,也是白费口舌。

  前一段网上有个说法,有点意思。大意是说,现在把二十年前家长们用过的中小学课本拿出来,就几乎等于今天的课外辅导教材,有教学内容,有练习,有课外阅读,而今天的中小学教材几乎只是一个教学大纲,学校里的老师只能按照这个大纲授课,不能超纲,而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仍然是那么多,所以才把这些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从学校转移到了课外培训机构。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大家认为二三十年前的教材很科学,很完美,为什么却被废弃不用了,而用了今天的精简版的教学大纲式的的教材呢?答案当然也很简单,就是二三十年前,就有人一直在批判应试教育,批判学校学习负担过重,让孩子的童年不再快乐。小小的孩子,就背着沉重的学习负担,根本无法正常、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必须给孩子减轻负担。

  于是结果就变成了放学时间越来越糟,小学放学甚至提前到了下午三点半。这导致了两个基本的后果,第一个后果是孩子放学太早,如果父母都上班,那么三年级之前和幼儿园的孩子放学之后就没人照管了,只能送去课外培训机构,这也催生了大量的随迁老人帮忙看孩子直到孩子近十岁的情况,带来了更多的社会管理问题。比如按照有些数据说的,仅仅上海现在就有近百万的随迁老人,主要就是帮忙照看孩子。

  放学太早导致的第二个后果是,学校的课时看上去减少了,压缩了,孩子的负担似乎就减轻了。但这个头疼医头的办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另外的问题。课时虽然减少了,但孩子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还是那么多,学校里来不及教完就得放学,家长只好把孩子送到课外辅导机构去完成。也就是说,减负的结果是把本该在学校完成的教育任务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在学校完成,一部分在校外辅导机构完成。


  至于快乐教育,二十年前鼓吹快乐教育也许还有市场,在今天家长已经闻快乐教育色变了,一旦听说哪个中小学搞快乐教育,家长就得发愁怎么赶紧把孩子转学转走,有些实在无法转学的,干脆退学去上私立学校。所以,这些年的私立教育并不完全是以前大家常说的那种贵族式教育,有些只是学校要求比较严格,管理比较严苛,比如经常会在私立学校的招生广告上看到封闭式管理、军事化管理之类的说法。也就是说,家长现在反而更希望学校严格一点。

  作为教育的指挥棒,为了减轻负担,继续把让孩子的童年更快乐的指导思想贯彻到底,干脆在考试上做文章,让考试变得也越来越简单,甚至禁止中小学公布考试成绩,进行排名,让学习成绩的区分度越来越低。而同时又在不断地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学校教育并不重视的特长,并且在淘汰性的考试中将这些学校教育并不覆盖的内容纳入进去,结果自然是开辟了一个新战场。

  换句话说,今天要禁止的这些课外辅导机构,无论是中小学阶段的课外辅导班,还是面向学龄前孩子的教育培训机构,实际上不仅是过去这些年社会竞争压力逐步加大的衍生品,更是过去这些年教育改革的副产品之一。而且,在一个时期里,私立教育曾经被当成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提倡。以至于新东方这样原本只做托福、雅思考试培训的机构,也掉头来做课外培训。

  任何学习都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老师的教学,另一部分是孩子的自学。对于教育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来说,学生的自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大量的自习。在我读中学的九十年代,因为是小镇中学,从高一开始,虽然教室只提供两小时的自习时间,但不少人都会自觉的点蜡烛、点煤油灯上第三节晚自习。但在今天的政策要求之下,高中也只能上两节晚自习了,只有高三允许上三节。

  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最终体现为教学内容和方式,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最终又是以淘汰性的考试中的升学率来考核的,所以不仅学生家长焦虑,学校和老师也一样焦虑。学校把学生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管理部门把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在升学考试时又进一步区分。为了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家长先是择校,为了禁止择校,将学校强行划片,进而产生了学区房。

  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社会上的现实是不相符合的,甚至是完全相悖的。在社会上,不仅是在就业的时候,大学要被分为双一流、985、211、双非、三本等等名目,而且在一些相关的政策上,也存在明确的分级政策。比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中,不同等级的学校就对应着不同的分数,而社会上的优质资源几乎都在向更好的大学倾斜,但我们的政策现在却又禁止家长帮孩子争取更好的大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作者:萧武          来源:合赞历史公众号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119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