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国民认同感需从幼儿抓起

2021-3-25 08:42| 发布者: leehaiye| 查看: 266| 评论: 0

摘要: 近来,自幼喜欢中国传统文化,选择到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就读香港女孩黎婉琳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其参加考古实习,每天与几千年前的文物朝夕相处的兴奋感;同时她身穿汉服向孔子行拜师礼,体验传统茶道温壶、听茶、品 ...
近来,自幼喜欢中国传统文化,选择到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就读香港女孩黎婉琳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其参加考古实习,每天与几千年前的文物朝夕相处的兴奋感;同时她身穿汉服向孔子行拜师礼,体验传统茶道温壶、听茶、品茗,用编钟和编奏奏响一曲《沧海一声笑》等视频成为了港内新的热度话题,让不少热心市民及政客重新思考起「国民身份认同感」的问题。       
    香港的国民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而国民身份认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增强市民对祖国的亲切感和国民认同感,十分有必要从幼儿抓起。本周日(21日),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中新社的访问中表示,教育局有计划向中小学生派发一套名为《我的家在中国》的为本港学生量身定制的国情读本,从教育层面进一步增加青少年身份认同。据悉,该读本涵盖了包括城市、民族和节日等6个不同范畴,通过课程,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价值观,传扬出来。另一方面,杨润雄介绍,未来教育局还将鼓励学校举办国家安全校园壁报设计比赛、国家安全教育日网上问答比赛等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帮助学生培养国民身份认同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理念。       
    回顾前年的「修例风波」,甚至是七年前的「占中事件」乃至香港回归以来发生的任何一次「反中乱港」事件,出现暴动的原因都有一个,那便是组织者没有「身为中国人」的认识,国民身份认同感在他们身上找不到一丝一毫。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凝聚向心力齐发展便是推行爱国教育,增强国民身份认同感的最终目的。
    近来,就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规划纲要》),特首林郑月娥发表了她的看法,她指出,未来五年要用好中央政策,将本港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航空枢纽的同时,扮演好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重要角色。「既然故宫借出了那么多珍藏文物给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我们应该通过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艺术,增强市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以文化交流为基点加强国民文化教育,积极融入内地发展」。而对于「某些仍然停在以前的认知或者受某些媒体影响对内地的看法,总是不愿意去内地」的市民,特首直言其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白白浪费了发展机会」。
    过去面目狰狞「逢中必反」的「乱港」分子正是在错误的教育观念下成长才养成了偏离主流的国家观和价值观,明知现时的教育有漏洞,如果不及时止损,恐怕是时被祸害的便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志士。目前便是我们改正的最佳机会,务必要紧紧抓住,为本港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266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