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看完《后浪》,我有点后悔结婚生子了

2020-5-5 09:57|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252| 评论: 0|原作者: 子午|来自: 子夜呐喊

摘要: 在B站看完《后浪》,我有点后悔结婚生子了文 / 子午 来源:子夜呐喊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再过两天,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就要开学了。按照学校的要求,要给女儿准备一堆开学用的物资:每天至少两个儿童医用口罩、消毒凝 ...

在B站看完《后浪》,我有点后悔结婚生子了
文 / 子午   来源:子夜呐喊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再过两天,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就要开学了。按照学校的要求,要给女儿准备一堆开学用的物资:每天至少两个儿童医用口罩、消毒凝胶、新水杯、指定的教具,还有班里统一购买的各种课外书籍和练习册,零零总总也花了好几百,后面正式开学还有各种杂费。

      赶上了学历落户的“大好时代”,为了女儿上学,我把户口迁到了现在居住的地方,跟妻子东拼西凑、掏空了三代购买力付了首付,在这个城市的边缘贷款买了一套二手房。“户籍加住房”,终于可以让女儿在社区的小学接受义务教育。

      虽说是义务教育,但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少。上学期,校服就买了六套,加上其他费用,一个学期下来也花了近四千块,当然,比起幼儿园还是要稍微轻松些。因为经济的拮据,也没敢给女儿报各种课外辅导班和兴趣班,不知道等她稍微大一点之后,会不会在同学的攀比下对我产生憎恨。

      虽然我跟妻子过得有点辛苦,但比起当年靠种地供我上学的父母还是要轻松的多;从小就有智能手机、电视陪伴的女儿,比起初中以前没有摸过录音机、大学以前没有碰过电脑的我,也要“幸福”的多。

      前一段时间,全国的孩子们都在家上网课,我看到了好几则贫困家庭和贫困山区的孩子没有条件上网课的报道,心情是沉重的;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小确幸,又让我意识到我正生活在幸福当中。

      然而,就在昨晚,这种“小确幸”被B站的一段名为《后浪》的视频击得粉碎。


      如果我的女儿将来想要自由地学习一门外语,自由地玩cospaly,自由地打电子游戏、玩摄影、跳伞、潜水、做up主,自由地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或跟同学、朋友来一场盛大的party,我得给她准备多少钱来烧?

      对于孩子而言,对于“后浪”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就像《后浪》视频里讴歌的那样,“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地享用”;然而,对于如我这样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中浪”而言,却又是个极不好的时代——教育产业化、住房产业化、医疗产业化,甚至养老也已经产业化,第三产业空前繁荣——然而这每一寸的“繁华”却是外在于劳动者的商品,都需要真金白银去购买;劳动者创造了“繁华”,却得不到足够的真金白银去购买、去享有这“繁华”。

      《后浪》视频以前浪的口吻近乎谄媚地赞美道:“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须知,这“选择的权利”是需要真金白银去支撑的,这真金白银是“后浪”父母们的血汗,是“后浪”们“996”、“997”的青春透支。同样的商品社会,大街上冻的瑟瑟发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盯着橱窗里“喷香的烤鹅”,她能有“选择的权利”吗?

      今天的生产力水平早已达到空前的高度,这个体系足以生产供70亿人消费的生活用品,但仍然有相当一批人在忍饥受冻。我们最近见到了“倒牛奶”、“生猪安乐死”、“石油价格为负”的新闻,这曾是教科书里描述的历史场景,却活生生地发生在了这个时代。并不是人们真的消费不完这些商品,猪肉还在高价销售,张文宏鼓吹的每天早餐喝牛奶对城市的中下层家庭和广大农村家庭而言,仍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而所谓的“选择的权利”其实也不过是“消费主义”制造的欲望冲动,后浪们像“螺丝钉”一样在生产体系的各个角落拼搏,被剥夺、被压榨,还要接受无孔不入的广告轰炸,不断刺激着他们的感官和欲望,成为资本增殖的消费机器。

      每当电视里播放“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不管你在哪里一个电话马上能找到你”的广告,我就有种想砸电视的冲动。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就吵着给她买电话手表,说小朋友们都有了,救她没有;到了小学,这种要求就更加频繁了。

      过惯了抽烟只抽十块钱一包的、买手机只买小米魅族千元机的节俭日子,在我看来,购买“小天才”这种低配高价的电子设备,无异于交智商税。然而,女儿也有她的“朋友圈”,别人都可以“碰一碰”加好友,她就等于被隔绝在“朋友圈”之外。好在这个不能出门的春节省下了不小的花销,终于咬咬牙给女儿买了个电话手表。

      然而,随之而来的工资下调,让背负房贷的我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工资卡里的存款本来就没有超过过四位数,这两个月每到发工资前夕,更是隐隐冲向了三位数……

      不指望六七岁的女儿现在能够感受到我身上的这样压力,但未来女儿长大懂事之后,能体会到我的这种压力吗?

      我小时候好歹还经历过一段革命年代的尾巴,多少受到过一些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正统教育,看的是地道战、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听的是杨家将评书,喜欢的是革命年代的战斗英雄;尽管,我也一直试图给女儿看六七十年代的动画片,给她讲毛爷爷。但毕竟我对女儿没有足够的陪伴时间,在女儿的“朋友圈”,在今天的互联网、电视的耳濡目染下,女儿痴迷的却是“小玲玩具”、“芭比梦想豪宅”,喜欢的是迪斯尼的公主们,惦记的是冰雪女王的裙子;让我更加气愤的是,每次带她回老家,她就跟我抱怨“破房子”之类……

      这就是女儿这一代所拥有的“选择的权利”吗?时代正在毁掉我的女儿。

      十九年前的五四青年节,我在跟大学社团里的挚友热烈地讨论“撞机事件”;十八年前的五四青年节,我在学校的小教室跟同学们学习讨论《全球化陷阱》;十七年前的五四青年节,我在社团办公室编辑非典期间采访学校同学和后勤工人的小报……那是一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春时代;走入社会的十几年,也曾彷徨、困顿,但自信还坚守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梦想,进工厂、交友、接触青年。然而,面对滚滚而来的消费主义大潮,我连自己的女儿都没能“改造”成功。

      昨晚,看完B站《后浪》,一丝无力感更是涌上心头——难道这种消费主义就是后浪们追求的主流。

      然而,今天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各种吐槽、评论,才意识到,《后浪》代表不了年轻人,B站的年轻人自己剪辑出了一段《前浪》作为回应:


      看到这段视频,我又略感振奋——看来,在经济下行的时代,毒鸡汤已经不好使了。

      这是我第二次对B站的年轻人刮目相看。

      讨伐方方日记背后的主题是反帝,《前浪》的回应视频是对老板们提供的毒鸡汤的辛辣反讽,其主题其实是反资本压迫——而反帝反压迫不正是百年前五四运动本身的主题吗?

      社会现实就是最好的老师,希望依然在青年人身上,他们正在觉醒——正如他们在面对方方日记时的表现一样,他们已经开始摆脱资本的洗脑,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文 / 子午   来源:子夜呐喊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252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