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如何对抗仇恨 作者:洪元植 来源:韩民族日报 自9月底至明年6月底,韩国对中国团体游客试行免签入境政策。其政策背景,意在借《K-pop猎魔女团》等内容产业掀起的韩流新风潮,提振旅游市场,为陷入低迷的地区经济增添些许活力。 左图为国民力量党议员罗卿瑗。右图为9月29日上午,在仁川延寿区仁川港国际客运码头,中国团体游客们搭乘邮轮入境。(图片来源:韩联社) 尽管自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为招徕中国游客已付出诸多努力,然而自免签政策实施伊始,保守政党及各类保守团体便大肆渲染仇恨言论,将中国游客刻画为“犯罪的温床”。例如,国民力量党最高委员金玟洙与议员罗卿瑗就声称中国游客入境可能导致疫情扩散,或因中国游客入境后行踪不明而加剧犯罪管控难题。将特定国籍的外国人与疾病、犯罪强行关联,借此煽动社会恐慌,实为最典型的歧视与仇恨手段。 政客煽动仇恨的动机不言自明。对外国人或异己群体的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这种情绪反应先于理性判断。因此,仅需只言片语的刺激与煽动,便极易点燃并放大这种情绪。换言之,对某些政客而言,煽动仇恨不啻为一场政治豪赌。若能侥幸操纵公众的恐惧心理,便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正常情况下难以企及的人气与影响力——这正是仇恨政治诱人的赌注。从历史上酿成惨剧的反犹主义,到如今西方极端势力通过煽动对移民和穆斯林的恐惧以谋取政治私利,其背后的不纯动机如出一辙。这一幕并非远方的异闻:就在不久前,日本国内公然蔓延的反韩情绪,正是以对韩国人的仇恨为燃料,助推了日本极右政客及极右翼政治势力“参政党”的迅速崛起。该党党首在公开演讲中,不仅肆无忌惮地使用网络社群贬损韩国人的歧视性语言,更大肆散布“外国人导致治安恶化、犯罪激增”等不实之词。结果,原本在国会仅占1席的日本“参政党”,竟在7月的众议院选举中意外斩获14个议席。 我们曾是异国他乡歧视与仇恨的受害者,如今却唯独针对中国发动仇恨示威、公然宣泄仇恨言论——这一吊诡的现实警示我们:极端主义者正在韩国社会开启一场危险的赌局。对政客而言,仇恨或许是换取个人声望与影响力的赌注。然而,仇恨的恶果远不止于社会内部难以弥合的裂痕与冲突,它甚至可能引爆国际紧张局势,乃至将国家拖入战争的深渊——这是一场足以在瞬间决定共同体命运的致命赌博。不久前,反华示威者转战大林洞,在一所众多华人子女就读的小学前高声叫嚷反华口号。这则消息仿佛预示着,这场危险的政治赌博将愈发猖獗,并将在无辜者心中刻下难以愈合的伤痕。想到那些孩童无端遭受仇恨口号的冲击,直面示威者狰狞的目光,不禁令人胸中郁结。当下的韩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多元文化社会。我们如何应战仇恨,将在根本上决定未来民主的成色与日常生活的面貌——这绝非危言耸听。 仇恨言论贻害无穷,自当遏制,然其防范实则艰难。民主的基本原则——言论自由,并非仅保护理性、合理的表达。因此,可容忍的言论与不可接受的仇恨之间,界限注定模糊不清。以法律禁止仇恨言论意味着付出相应代价,必须在制度利弊的权衡间慎之又慎。在法律介入之前,最有效的应对乃在于媒体与舆论对仇恨势力展现出的坚定立场。我们不应简单传递仇恨主张,而应旗帜鲜明地亮出批判立场;面对不实之言,则须以确凿事实予以迎头痛击。一切,当由此始。 洪元植,同德女子大学ARETE教养学院教授 (转者注:韩国的仇恨反华势力,可以确定背后有推手,是由前韩国总统尹锡悦支持者以及美国极右如班农以及海外反华分子比如章家敦等势力组成) 作者:洪元植 来源:韩民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