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害怕电影“731”的日本政府束手无策

2025-9-28 13:24|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121| 评论: 0|原作者: 富坂聰|来自: 雅虎日本

摘要: 日媒:害怕电影“731”的日本政府束手无策 作者:富坂聰 来源:雅虎日本 这是我在北京观看电影《731》的真实感受。虽然对制作者有些过意不去,但我还是感到了违和感。 总之,在电影前半部分,看到一个浓妆艳 ...

 

日媒:害怕电影“731”的日本政府束手无策

作者:富坂聰          来源:雅虎日本

 

 

这是我在北京观看电影《731》的真实感受。虽然对制作者有些过意不去,但我还是感到了违和感。

 

 

总之,在电影前半部分,看到一个浓妆艳抹的日军女下士官模样的女人出来大声命令的场面,我理解为“啊,原来是这种风格啊”。

 

直到2010年代初,中国粗制滥造的“反日电影”的固定模式。整部电影都有一种连环画风格。

 

虽说不是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迫害犹太人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但我一直想象这是一部厚重粗犷的作品,所以感觉很失望。

 

反过来想,日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对这部电影战战兢兢,总觉得很滑稽。据日本媒体报道,这部电影上映的918日前后,日本人都不敢出门,暴露在强烈的“反日氛围”中。

 

也有出租车被强制下车、因历史问题被破口大骂的情况。

 

▲空荡荡的电影院

 

但报道与我实际走访中国各地得到的感受并不相符。我并不是说无论在哪里做什么都是安全的,但至少与实际体验的背离是显著的。

 

比如北京。在连续3天去的鲜榨果汁店,一看到脸就说“啊,日本人,又来了”,就开始做梨汁,很难点别的果汁。另外,在超市买剃须刀时,如果我抱怨“太贵了”(实际上也不是电动剃须刀却卖了5000日元左右),跑了一圈之后,会给我一个不知道是谁的会员号码,给我打折(会员价格减去700日元)。“中国风格”全开。

 

电影“731”是在东京的丸之内之类的地方看的,与票房收入良好的前评价不同,现场很安静。

 

如果要看电影的话,想要带按摩的座位,所以前一天就去预约了,但是工作人员很冷淡地说“当天没问题”。

 

相信了他的话,当天去了一看,工作人员说“客人只有你一个”。

 

可容纳120人的剧场里只有一个人。这是人生第一次体验。好不容易来一次,把背包放在旁边的座位上,按摩器就会因为行李的重量而“嗡”地启动,这是一种超现实主义。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的质量一般都很高,和日本的电影和电视剧相比,就像大人和孩子一样,在质量上存在差距。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这样对挑剔的中国客人是行不通的。

 

日本人总是很在意的欧美人的反应,也很难唤起吧。

 

▲日本政府无能为力

 

问题是日本的应对。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没出息。

 

因为所谓“反日电影”的上映,对日本的感情高涨,所以发表了“注意不要用日语大声说话”等提醒”。

 

不,战后生活的日本人做了什么坏事,以至于不能在海外使用本国语言吗?我不记得。而且即使像老鼠一样躲在洞里,也称不上保护。

 

反日情绪高涨不是自然灾害。不能抑制这种现象是一种渎职。因为日本方面没有发出任何信息。

 

把抓来的中国人称为“圆木”进行活体实验,这是无可辩驳的犯罪行为,其中没有日本或中国等因素介入的余地。

 

如果现在在俄罗斯军队占领的乌克兰土地上,逮捕乌克兰人,让他们活着感染传染病,日本人一定会非常愤怒吧。那么,只要把同样的愤怒发泄到过去的日军身上就行了。

 

▲中国人的愤怒是“反日”吗?

 

生活在战后新制度下的日本人可以和受害者中国人一样共享愤怒,如果有这样的政治家,日本人就不用在中国鬼鬼祟祟地生活了。所谓“保护”日本人,不就是这样吗?

 

还是有不能一起谴责“731”罪行的理由?强行将健康的人冻死的实验,怎么能辩解为“当时的日本有其自身的原因”呢?说当时是那样的时代能行得通吗?

 

不可思议的是,无论是南京大屠杀还是731,日本媒体都轻描淡写地用“反日”来表达中国人因这些问题对日本的愤怒。

 

憎恨侵略者是理所当然的感情,不是“反感”,也不是国民感情的冲突。

 

更重要的是,他们愤怒的是过去的日本,而不是现在的日本。看漏了这一点就报道的话,很明显是误导。

 

至少中国政府把日本过去的所作所为和邦交正常化后的日本区分开来使用。反日游行也大抵是在日本不反省过去时(领土问题广义上也属于这一范畴)发生的。

 

反观日本,石破总理只要在历史问题上提到“反省”,就会引起轩然大波。不管做什么事,对中国似乎都在说“不犯错才是对的”。这样的日本人美吗?

 

中国即使想区分过去的日本和现在的日本,倒不如说用细线连接起来的是日本自己。

 

 

富坂聰,1964年出生于爱知县。北京大学中文系肄业后,先后担任《周刊邮报》记者、《周刊文春》记者。作为记者向杂志投稿,发表著作。2014年任拓殖大学教授。

 

 

作者:富坂聰          来源:雅虎日本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121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