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美智库专家就关税谈判指出韩国“为省125亿美元要花3500亿美元” 作者:姜兑和(记者) 来源:中央日报(韩国) 14日,为推进韩美关税谈判细节磋商而访美的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金正官抵达仁川机场后,面对记者有关访美成果的提问始终保持沉默。这意味着他从华盛顿经陆路行程约四小时抵达纽约后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进行的谈判最终“空手而归”。 图为当地时间上月25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白宫举行的韩美首脑会谈中认真聆听美国总统特朗普讲话。【照片来源:NEWS1】 据参与谈判的官员透露“自日本4日签署基本接受美方要求的协议后,美国施压力度明显加大”,“随着总统明确表态‘不接受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协议’,谈判有可能面临长期化”。 ◆“韩日若接受特朗普条件,那是愚蠢至极” 美国智库“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CEPR)首席经济学家迪恩·贝克(Dean Baker)在最新报告中直言称,韩日两国承诺的对美投资方式“若与特朗普总统所阐述的模式有一丁点相似,那么韩日接受这种协议便显得极其愚蠢”。 韩国和日本分别承诺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约488万亿韩元)和5500亿美元(约767万亿韩元),以换取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加征的25%对等关税及25%的汽车商品关税下调至15%。 美国于当地时间本月4日与日本达成协议,具体内容包括投资对象由美方指定、日本须在45天内汇出投资款、资金回收阶段收益美日对半分、投资回收结束后美方可获得90%收益。相比之下,韩美之间的谈判则陷入僵局,持续受阻。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金正官结束访美关税谈判相关磋商后,于14日上午经仁川国际机场返韩。【照片来源:韩联社】 ◆“不知日本出于何种想法和盘算达成协议” 迫使日本“举白旗投降”后,美国目前正对韩国施压,要求韩国签署(与日本)条件相同的协议。韩国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实在难以理解日本为何要签署这样一个会成为不良先例的协议”,“与日本达成协议后,美国甚至将原本与韩国已达成共识的领域重新归零,强行要求韩国接受与日本类似的条件”。 他指出,“美日协议虽规定在选定投资对象时需进行‘协商’,但美国单方面指定毫无效益性的投资项目并通知对方,这同样被视为协商”。他还补充道,“以卢特尼克部长举例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为例,其成功前景依然不明朗。若项目失败,日本将损失全部投资本金;即便成功,资金回收也需数十年之久”。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完成对美贸易谈判后,于本月7日宣布辞职。他表示,“既然关税谈判已告一段落,现在正是(辞职的)合适时机”,随即便辞去了首相职务。 ◆“为省125亿美元要花3500亿美元” 另一方面,李在明在11日的记者会上表示,“谈判暴露出粗暴、激烈、过度且不合常理”,并强调其“绝不会作出损害国家利益的决定,也不会进行任何有悖常识和公正性的谈判”。他还补充道“请不要因为未能签署(协议)就责难政府”,暗示已将谈判长期化的可能性纳入考虑。 韩方谈判团队相关人士透露,“原本计划在3500亿美元投资中划拨1500亿美元投资造船业,以尽量减少美国的单方面决定,如今也只能停留在‘愿景’层面”,“韩国外汇储备仅有4113亿美元,因此有部分内部意见认为与其投资3500亿美元,还不如干脆接受25%的汽车产品关税”。 美国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贝克也指出,“如果美国将对等关税从15%重新提高到25%,韩国对美出口可能减少125亿美元,相当于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7%”。他质问道,“为了守住这125亿美元,为何要付出3500亿美元的代价?”因此贝克主张,“与其如此,不如拿出特朗普所要求3500亿美元的二十分之一(175亿美元),用于支持受影响的企业和劳动者,这对韩国更有利”。
◆“若完全按照美国的要求行事,就算资金用于‘选举笼络人情’韩国也束手无策” 外交消息人士对此表示担忧称,“从理论上讲,假设韩美达成类似美日模式的协议,若特朗普在明年地方选举和下届大选前夕用投资资金向各州支付‘笼络资金’,韩国将束手无策”,“若投资资金被用于地方道路或桥梁建设,其回收可能性将趋近于零”。 有观点认为,日本同意以“空白支票”方式进行谈判,可能意在“通过降低汽车产品等整体关税来争取时间”。有分析指出,日本或意在先以较韩国更有利的汽车关税政策实现利润最大化,随后在面对未来不合理要求时,再在投资风险与报复性关税上调之间进行权衡利弊。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韩国应当参考欧盟(EU)的案例。欧盟已决定通过欧洲民间企业自主决策的新投资形式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约836万亿韩元)。不过,外交消息人士分析称,“欧洲在获得相对合理投资形式认可的过程中,事实上已几乎完全开放了核心产业——农畜产品市场”,“韩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如大米、牛肉等)必须保持极高度敏感,因此相较于欧洲,韩国在对美谈判中可动用的筹码相对受限”。 作者:姜兑和(记者) 来源:中央日报(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