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EV技术——海外整车厂相继引进开发快速化

2025-9-15 12:53|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59| 评论: 0|原作者: 路透社|来自: 雅虎日本

摘要: 外媒:中国EV技术——海外整车厂相继引进开发快速化 作者:路透社 来源:雅虎日本 -2021年,德国高级汽车奥迪的管理层首次看到了中国大型汽车企业吉利汽车的电动汽车(EV)品牌“Zeekr”的高级电动汽车“001” ...

 

外媒:中国EV技术——海外整车厂相继引进开发快速化

作者:路透社          来源:雅虎日本

 

 

[上海/美兰11日路透社]-2021年,德国高级汽车奥迪的管理层首次看到了中国大型汽车企业吉利汽车的电动汽车(EV)品牌“Zeekr”的高级电动汽车“001”。欧洲风格设计,续航里程长。奥迪的管理层面对“要与中国竞争,他们的技术不可或缺”的现实,危机感增强。

 

 

上海汽车集团(SAIC)奥迪总经理斯特凡·普埃茨尔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几乎所有人都受到了冲击。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

 

奥迪开始强化面向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产品。利用中国合作企业上海汽车工业集团SAIC提供的车载电池、电动动力总成、信息娱乐软件、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仅18个月就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新品牌量产车型“E5 sportbag””终于完成了。价格为33000美元(约合488万日元),计划从本月开始向中国客户交付车辆。

 

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像奥迪一样,希望利用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迅速将新车型推向市场。丰田汽车和德国大众汽车(VW)计划分别利用中国合作企业广州汽车集团(GAC)和小鹏汽车的技术,共同开发中国专用车型。

 

据相关人士透露,法国雷诺和美国福特希望更进一步,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平台上开发全球车型。雷诺和福特没有回应评论请求。

 

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这种授权协议虽然规模较小,但作为收益来源正在扩大,目前双方之间已经形成了新的“相互扶持的关系”。

 

全球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中国技术跳过开发障碍,快速将新型EV投放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国内激烈的降价竞争和贸易摩擦激化的背景下,必须扩大收益来源。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解决方案,对双方都有好处,”上海autodata咨询公司的总经理王威尔说,该公司提供了一份流行电动汽车车型的调查报告。

 

◆《中国内幕》

 

中国企业的这种战略让人联想起美国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英特尔inside”运动。英特尔当时通过使用最先进的零部件,将计算机转变为高档产品。

 

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则是配套销售电动汽车技术。也就是说,提供了即使财务基础薄弱、生产能力低下的制造商也能生产的、可以立即用于整车的“白色标签”电动汽车基础。

 

中国电动汽车零跑汽车CEO朱江明向路透社透露,该公司正与欧美汽车巨头斯特兰提斯合作,在中国境外销售电动汽车,并正在就向其他品牌提供技术授权进行谈判。

 

专家认为,使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底盘和软件可以节省数十亿美元的成本和数年的开发时间,帮助传统汽车制造商追赶中国企业。

 

雷诺很早就开始采用中国技术,从21年开始在欧洲市场销售了以中国东风汽车平台为基础制造的低价EV“达契亚弹簧”。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上海研究中心正在开发的新型小型电动汽车“twingo”,由中国的电动汽车工程企业launch design提供平台开发的技术支持。

 

“中国inside”模式将进一步增加。两名消息人士表示,福特正在寻找提供电动汽车平台技术的中国合作伙伴。大众汽车还扩大了中国专用车型的开发计划,利用与小鹏共同开发的平台,引进电子零部件和软件的设计。

 

分析人士表示,传统企业由于组织结构复杂,正在努力开发变化迅速的EV系统。

 

◆过度依赖有风险

 

受美国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的启发,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开发“模块化平台”(通过标准化零部件群的组合高效生产多种产品的设计手法),以降低成本、加快开发速度和进入壁垒。实现了下降。

 

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的前高管、现任咨询公司枫景科技的创始人福雷斯特·图表示:“他们从特斯拉那里学得很快。

 

现在中国企业的优势非常大,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海外开展业务时,已经达到了可以将授权和专利使用费作为服务来维持的水平。图还指出,中国的技术出口可以帮助工业化落后的国家建立“自己的电动汽车品牌”。

 

实际上,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上海蔚来汽车(尼奥)的战略投资者、阿布扎比基地CYVN控股公司利用尼奥的底盘和软件开发了自主高级电动汽车车型。

 

不过,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带来的这种“双赢关系”能否持续还不明朗。

 

阿斯顿马丁前首席执行官安迪·帕尔默表示:“虽然引进其他公司的技术可以节约研发费用,但不应过度依赖。从长远来看,阿斯顿马丁将成为单纯的零售商。”

 

奥立弗威曼分析师桑提诺说:“使用其他技术的最大风险是,这将大大限制我们品牌差异化的能力。他还补充说,结合本公司技术“可以降低风险”。

 

 

 

作者:路透社          来源:雅虎日本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59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