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亲身体验中国“空中出租车”——中国技术正在“腾飞” ... ...

2025-7-10 11:04|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38| 评论: 0|原作者: 李廷娟|来自: 韩民族日报

摘要: 韩媒:亲身体验中国“空中出租车”——中国技术正在“腾飞” 作者:李廷娟(记者) 来源:韩民族日报 7月2日,准备试飞的亿航智能EH216-S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eVTOL) 。(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曾经在高端 ...

 

韩媒:亲身体验中国“空中出租车”——中国技术正在“腾飞”

作者:李廷娟(记者)         来源:韩民族日报

 

 

72日,准备试飞的亿航智能EH216-S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eVTOL) 。(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曾经在高端技术与制造业领域扮演“追赶者”角色的中国,如今已在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AI)等领域走在前列。这一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产业体系和环境优势的充分发挥,其根本支撑则是“积累”。早在十年前,中国推出旨在推动高端制造业跃升的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首尔大学工学专业研究生院教授李正东当时指出,中国正以“广袤的国土”为基础推动制造业发展。如今,中国正进一步拓展其“积累的舞台”,通过对产业空间、失败经验、人才资源等多维度的积累,高新技术产业能力正呈现爆发式增长。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诞生至今不过十来年。但在未来至少50年、甚至长达100年,它都将成为人类交通的新支柱。中国起步早,如今已走在世界最前沿,正为率先收获成果做准备。”(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

 

72日,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亿航未来城”的一个边长约50米的正方形起降场上,停着一架小型飞行器。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飞机,也不是直升机,而是由中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专业制造企业亿航智能开发的“EH216-S”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款飞行器长6.05米、宽5.73米、高1.93米,配有可供两名成人乘坐的座位,搭载了16个螺旋桨。机体没有驾驶舱,胶囊式乘坐舱内,仅设有座椅和一块显示电池电量、飞行路径及飞行倾角等信息的显示屏。舱内横向宽度约为1米,略显局促,但座椅前方的空间相对充足。当日,记者登上EH216-S,体验了试飞过程。

 

“屏幕无需操作。如遇紧急情况,按下这个按钮即可与管制中心连线。座椅下方配有灭火器。”试飞场工作人员简要说明后,随即关上了乘客舱舱门。据亿航方面介绍,包括EH216-S在内,其自主研发的飞行器已累计完成试飞达6.6万次。虽然强调安全性,但在从未乘坐过直升机等飞行器、且无驾驶员陪同的情况下亲身体验飞行,仍让人不免紧张与不安。为减轻机体重量,舱内未配备温控设备,能直接感受到广州当天高达35度的高温。16个螺旋桨启动后,巨大的噪声在耳边回荡,脚下座椅前方也传来剧烈震动。智能手表记录显示,在飞行器升空瞬间,记者心率骤增超过50/分钟。约1分钟后,飞行器平稳升至100米左右的试飞高度,随后沿起降场附近的黄埔港盘旋飞行了约3分钟。

 

所幸在整个试飞过程中,飞行器运行十分平稳。戴上降噪耳机后,紧张感也大大缓解。除起飞与降落阶段外,约有两分钟时间可在空中欣赏夕阳洒落的港口与海面景色,如同乘坐飞机一般。飞行器在两次变换方向时虽略有倾斜,但均以平缓角度缓慢转向。座椅前方采用透明材质,脚下风景一览无遗。亿航近期已在中国及海外多个旅游地开展多轮试飞。为了欣赏更壮丽的自然景观,只有少数人愿意花高价搭乘轻型飞机或直升机。但若EH216-S定价合理,愿意选择它的人预计将不断增加。

 

72日,正在试飞的亿航智能EH216-S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eVTOL) 。(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亿航怀揣着开启“城市空中交通”(UAM)时代的抱负。未来,人们将可像打出租车一样,通过智能手机应用,在城市上空呼叫个人飞行器并前往目的地。成立于2014年的亿航是一家专注于制造个人飞行器的创业公司,当前被评价为拥有全球领先个人飞行器制造技术的企业之一。2016年,亿航首次推出可搭载一人的自动驾驶空中出租车EH1842018年又推出了EH216-SEH216-S充电2小时后,按每小时90公里的正常速度,30公里以内的距离,飞行时长约25分钟。其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30公里,最大可载重620公斤。

 

亿航正加快推进各类许可与认证的获取。今年3月,亿航从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获得了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成为全球首家获准开展商业运营的企业。在此之前,亿航已完成飞行器制造所需的全部技术资质认证。亿航副总裁贺天星强调:“我们的飞行器是全球首个同时完成型号认证、适航认证、生产认证和运营认证四个阶段的产品。”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对此评价称,如果类比地面交通,这相当于一辆汽车完成了形式审查、安全检测,并正式上牌照的阶段。

 

目前,亿航已在中国境内十多个城市设立了二十余处商业飞行运营基地。贺天星表示:“第一阶段主要聚焦于城市观光和体验飞行。”其目的是让消费者亲身试乘,切实感受无人驾驶飞行器的安全性。亿航计划在未来35年内,正式投运面向城市通勤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

 

包括亿航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正在加快打通“空中通道”。中国不仅拥有广袤国土,还正将上空开发为新的产业空间,并不断积累相关技术。中国已将1000米以下空域运行的民用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为核心的“低空经济”,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在2021年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低空经济,随后,中国民航局通过多项行政举措,构建起无人机及eVTOL制造和运营的制度基础。低空经济的核心应用场景包括物流配送、低空观光和城市空中交通等领域。

 

根据中国《经济日报》与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共同发布的《2025产业白皮书》,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已达5060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将增至1.2万亿元。低空经济的三大支柱——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和低空服务平台,均以年均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在今年4月底召开的“第二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上,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表示:“当前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趋饱和,产业正向大型、中型及功能型无人机扩展,各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随着空域全面开放,城乡之间的低空经济将全面启动。”当天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也指出,eVTOL将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产品,主要用于满足2003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点对点及纵向飞行需求。

 

曾经在高端技术和制造领域扮演“追赶者”角色的中国,如今已开始主导行业标准的制定。贺天星表示:“过去我们制造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每一步都是挑战,因为根本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准。”他补充道:“我们与中国民航局历经三至五年的反复协调和验证,最终制定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商业运营标准。我们还吸收了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的意见,制定了国际标准,并已由我本人在ICAO百余个成员国代表面前正式介绍。”

 

 

  

作者:李廷娟(记者)         来源:韩民族日报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38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