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中国拟邀请韩国总统李在明出席9月“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中韩关系迎来考验 ...

2025-7-4 08:24|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44| 评论: 0|原作者: 朴敏熙;严智媛(韩民族日报记者)|来自: 韩民族日报

摘要: 韩媒:中国拟邀请韩国总统李在明出席9月“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中韩关系迎来考验 作者:朴敏熙;严智媛(韩民族日报记者) 来源:韩民族日报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

 

韩媒:中国拟邀请韩国总统李在明出席9月“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中韩关系迎来考验

作者:朴敏熙;严智媛(韩民族日报记者)         来源:韩民族日报

 

 

201593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与习主席(最右)、俄罗斯总统普京总统(右起第二)等一同出席。(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资料照片)

 

据悉,中方正考虑邀请韩国总统李在明出席将于9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虽然中方尚未正式向韩方发出邀请,但若继朴槿惠之后,时隔十年再次邀请李在明登上天安门城楼,这一“天安门城楼外交”或将成为中韩关系的重要考验。

 

据多位外交消息人士1日透露,近期中方通过政府间沟通及邀请学者参加会议等方式,探讨了李在明出席阅兵式的可能性。韩国政府有关人士表示,目前中方尚未明确邀请李在明,但一直持续表达希望韩方出席阅兵式的意愿。若中方在观察韩国舆论后认为李在明有望出席,预计将正式发出邀请函或传达邀请意向。近期参加北京会议的一位专家也表示,中方与会人员希望韩国总统能够出席此次阅兵式,并有意将此事与习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相联系。

 

今年9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十年前的201593日,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曾出席“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并登上天安门城楼。当时,朴槿惠的“天安门城楼外交”一度将中韩关系推向高潮,但随后因朝鲜核试验引发的中韩矛盾,以及韩国部署萨德(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问题,两国关系迅速恶化。李在明就任总统后,中方希望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并期待李在明出席“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预计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等“亲中阵营”国家领导人也将出席此次阅兵式。

 

在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国际秩序日益混乱的背景下,韩国总统若出席中国的阅兵式,势必会向国际社会释放敏感信号,韩国国内舆论也可能因此出现明显分歧。对于因“亲中倾向”而持续遭到保守阵营批评的李在明来说,是否出席阅兵式无疑是一道棘手难题。因此,若中方正式发出邀请,预计总统府将在是否出席一事上陷入两难。当天,总统府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是否出席阅兵式并非易于决断的问题,目前尚难明确表态,届时需综合国内外形势再作判断。

 

今年下半年,除93日的中国的阅兵式外,9月下旬的联合国大会、10月底至11月初在韩国庆州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等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也将陆续登场,围绕这些活动的激烈”外交战”正在暗中展开。日本共同社上月29日报道称,中国计划邀请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出席阅兵式。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30日的记者会上回应称,上周国新办的记者会介绍了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关于具体问题(是否邀请特朗普),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其表态并未排除相关可能性。

 

另据悉,美国希望借9月底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之机,推动习主席访美,并举行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内的首次中美首脑会谈,就中美关税战等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磋商。由于中美双方均要求对方领导人先行访问,特朗普出席天安门阅兵式的可能性不高,但这一动向仍是韩国不可忽视的变量。

 

一位熟悉中国事务的外交消息人士表示,中国对韩国新政府寄予厚望,很可能会向李在明发出出席阅兵式的邀请函。李在明及相关部门需从“实用外交”的角度,仔细权衡中方邀请对韩方的利弊,破解这一复杂的外交方程式。如果李在明难以亲自出席,派遣国会代表团也是一种可行选择。

 

韩国京畿大学政治专业研究生院教授、前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白范钦则指出,在中美矛盾加剧的背景下,若中国发出正式邀请,除总统亲自出席外,派遣有助于推动中韩友好的适当级别代表团更为稳妥。他还强调,应在与美方充分沟通与协调的基础上,妥善处理此事,使其成为有利于APEC峰会筹办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应向中方说明,十年前朴槿惠出席阅兵式虽一度推动中韩关系升温,但随后迅速转冷,应汲取这一外交前车之鉴。

 

 

 

作者:朴敏熙;严智媛(韩民族日报记者)         来源:韩民族日报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44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