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由美制造”到“在美制造”:特朗普对华加关税,逼自己上绝路 ...

2025-2-3 09:31|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37| 评论: 0|原作者: 蒋晓峰Terry|来自: 百度百家号

摘要: 从“由美制造”到“在美制造”:特朗普对华加关税,逼自己上绝路 作者:蒋晓峰Terry 来源:百度百家号 靴子落地,中国在特朗普2.0时期,成为第一批被宣布加征关税的国家之一,10%。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 ...

 

从“由美制造”到“在美制造”:特朗普对华加关税,逼自己上绝路

作者:蒋晓峰Terry           来源:百度百家号

 

 

靴子落地,中国在特朗普2.0时期,成为第一批被宣布加征关税的国家之一,10%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中贸易总额,从中国进口的数字,还是贸易逆差,都是负值,从中国进口的数字永远比较大,而出口到中国的产品,美国的产品永远都比较小。所以美国对中国一直都是逆差。

 

特朗普对外加征关税是手段,软硬兼施让制造业回流美国才是真实目的。

 

 

美国人知道自己好吃懒做,不肯努力工作,没有生产出那么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卖到全世界,赚不到别人的钱,不怪别人。

 

拜登在任时,还是比较希望在海外生产制造比较划算,要由美国的供应链主导,可以接受美国厂商在别的国家制造,看起来像美国制造,是一种“由美国制造”。

 

特朗普上任,思路发生重大转折,他要的是“在美国制造”,由字与在字,一字之差,差距巨大。

 

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本土的生产环境,人工贵,不愿意加班,环保法规严格,各种公共设施,包括交通等普通稀松。特朗普不是不明白这些,就算强人所难,他也要得到这个结果。

 

特朗普在2017年上任之前,美国的公司税是35%。上任后把公司税从35%降到现在的21%。记得他在选举时说过,最低要降到15%。跟欧洲相比,15%已经是低税率。这就是制造业回流的政策配套。

 

但这么搞,财政吃不吃得消?

 

特朗普也清楚财政会受伤,平衡法术就是加关税,对外提高关税,加上降低国内税的,内外双管齐下。内税不足外税补,此税非彼税。他自信这些制造业都会或部分会回流到美国,之后的局面就是美国的工人工资提高,就业机会增加等红利,能够弥补提高关税所造成的所有负面影响。

 

这些是在他办公室里算出来的静态效果,而内税外补到底会朝哪个方向走?具体要靠时间来证明。

 

 

特朗普说,关税是字典中最美的字眼,这是他的信念,选前讲,选后也讲。

 

在第一任内时,他还不能完全掌控共和党,很多官员都不是他的嫡系,不那么忠心耿耿,甚至很多都是建制派里的人,跟他想法不一样,执行上有难度。但这些人跟特朗普对中国的“假想敌”认知倒是一致。这就引出了他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紧迫性,夹杂了国安考虑。他第一任时候他就把经济安全视同国家安全,要提高到国安层面上,认为美国贸易赤字太大,半导体产业发展不好,那就联动到国防产业受制于其他国家,直接危及国家安全,所以必须要采取大刀阔斧的政策。

 

今天,他同样认为,经济安全重要性就等同国家安全,包括产业外流,贸易逆差增加,尖端科技领域上被中国或被其他国家赶超等,都算在这个框里。以前主要是对中国课征基于301条款的附加关税,这一次,被点名和暂时还没有被点名的国家,恐怕会陆续有份。

 

加关税就跟嗑药一样,上瘾,还有后遗症。

 

他特别关心汽车产业,包括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是美国制造业的非常重要部分。他把关税当成谈判筹码,不讲究多边,对于世界贸易组织非常鄙视,手法上是以美国为中心,各个击破,呈辐射状,分别进行双边谈判,通过逆差数字告诉贸易对象,贵国对美贸易太大了,要想办法改善,要开放市场,加大对美采购等。凭借美国的超大体量,在谈判中占优势。要想豁免?可以,来谈条件,部分豁免或全部豁免,加码不同。比如,他第一任时期,根据美国国安条款,也就是232条款,说美国国外进口的钢铝制品对本国钢铁铝制品影响太大,而钢铁跟铝制品是国防工业的必须,根据国安需求,立名目加税。

 

这次选举,他的普选票是7700万多张,自认为得到充分授权,理所应当要解决制造业回流,选民们投他也代表愿意给他一个机会去试。拜登之所以被拉下来,就是因为民众觉得通货膨胀失败,要负责,因为你是在任者。特朗普就是被授权去尝试纠偏,如果失败,授权就被收回。2026年中期选举就是一个关键时间点。

 

 

重点是加上关税以后,物价就会率先反应,消费者来负担,通胀率变更高。特朗普的逻辑是,美国资金会回流制造业,可以抵消通胀所造成的负面伤害。

 

这就变成了一个时间先后问题。从时间上说,关税下去后,物价一定上升,消费者一定会负担高出来的那部分。虽然美国有很多厂商为了控制价格,前一阶段都在努力囤货,但囤货量总有限,迟早都会消耗完。

 

从技术上说,制造生产回流到美国反映出来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总会比物价反应要来的慢,究竟慢多少,是慢几个月还是慢几年?如果物价因为关税而持续保持高位,制造回流又不顺利,开工延后,导致相对便宜的本土制造不能及时填充市场,消费者和纳税人还会买特朗普的账么?

 

他的承诺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就是美国以外的厂家都要及时、听话地跑到美国去投资,否则,外税补内税的等式就难以成立,意味着他开出来的是一张不能落地的空头支票。

 

特朗普需要有人给他政策背书,展示他的领导特特质正在发挥出效果。软银的孙正义被邀请去白宫时说,要在未来4年在美增加投资1千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投资。

 

第一批被加征关税的国家名单已经出炉,而第一批投资能不能形成示范,或规模效应,还要靠时间去验证,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宣布对中国等国家加征关税后,特朗普把自己逼到了跟时间赛跑的赛道上,已无退路。

 

 

 

作者:蒋晓峰Terry           来源:百度百家号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37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