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悠瘸了,后果很严重

2024-12-6 12:33|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93| 评论: 0|原作者: 镇长本人|来自: 大树乡谈

摘要: 被忽悠瘸了,后果很严重 作者:镇长本人 来源:大树乡谈 有很多错误甚至是与事实完全相反的概念,在中文互联网上大肆传播,蒙骗了不少人。“小政府”就是一大典型,有很多人动不动就说看欧美国家都是“小政府” ...

 

被忽悠瘸了,后果很严重

作者:镇长本人        来源:大树乡谈

 

 

有很多错误甚至是与事实完全相反的概念,在中文互联网上大肆传播,蒙骗了不少人。“小政府”就是一大典型,有很多人动不动就说看欧美国家都是“小政府”,所以多么发达,借此指责中国。

 

但无论从公务员人口比重、政府财政支出占比以及政府管理的职权范围等各种关键指标,美国、欧洲、日韩等等发达国家都不低于中国,甚至明显超过。

 

比如公务员人口占比,如果按照美国的人口比重,中国公务员加上参公人员应该达到1亿人,而不是现在的千万人,注意这1亿人仅仅是负责政府和社会治理,不包括医生、教师等事业单位人员;而在政府财政支出上,以最广义的标准,也就是一切从政府支出的都算上,即使经过20多年的持续增强,中国广义财政支出占比也不过刚刚达到发达国家一般水平。

 

至于政府管理职权,就拿美国为例吧,讲两件事:

 

一是对媒体传播的严密管控。在美国信息、舆论封锁是理所当然的,所以TikTok才会被美国政府视为威胁,因为动摇了舆论管控力,就在美国的对外舆论战体系文件中,明确所有媒体必须服从统一调度;

 

二是粗暴干涉正常的市场经济活动。就在本周美国刚刚将140余家中国企业加入贸易限制清单,而且还要动用“长臂管辖”,粗暴干涉其他国家的正常经济活动,这算“小政府”还是“大政府”?

 

要想理解美国,必须明白美国的一大基本特征就是言行不一,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广泛宣传的理念,跟真正贯彻的,很可能完全相反。说的是为了忽悠外人,可不是用来指导自家的,只不过忽悠的多了,难免把自己也给坑了。

 

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典型,这两个关系本质就是大政府和小政府之争。但这种分歧基本仅仅体现在思想和学术领域,比如哈耶克、米赛斯等提出的“小政府主义”,他们的理念是政府应该是最小化的,只做政府应该做的最小的必需功能,从而最大化个人的自由。

 

但问题是,何为最小化的必需功能?又由谁来更新标准?

 

如果把思想、意识形态、教条学术等等抛在一边,尊重历史和现实,就能很清晰的发现:人类文明发展、工业化进程都伴随国家、政府力量的不断增强,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建立在大政府、强国家的基础之上。

 

从英国到欧陆,再到美国,以及二战后重新发展起来的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等等,没有任何一个发展起来的国家或地区是被小政府领导的。

 

反而,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不强,甚至无法抵御外部侵袭和干扰,发展停滞都算是好的,战乱、破坏、死亡才是常规。

 

纵观人类300年工业史、横观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以政府广义开支占GDP的比例衡量各国政府的大小,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

 

越发达的经济体,政府越大,恰恰是落后的国家,政府才小。

 

发展中国家向上攀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国家、政府力量的增强。

 

这个道理很简单,任何计划通过削弱政府力量来实现国家发展的,必然失败。比如阿根廷,现在都被吹上天了,但阿根廷国内正在掀起对米莱改革的猛烈抗议,阿根廷一共4600万人,目前超过500万人受到通货膨胀的严重影响,标准是连足够的食物都没有。

 

这是何等荒谬,阿根廷可是农畜产品的出口大国,但海量财富属于资本尤其境外资本,米莱不过是境外资本的代言人,所以才要不断削弱阿根廷本就脆弱的抵抗力。

 

如此显而易见的事实,为什么中文互联网上竟然有如此多人搞不清楚呢?如果有读者反对小镇的观点,很期望能够举出一个通过削弱政府力量实现国家发展跃升的例子,从18世纪至今,任何一个都可以。

 

而且,就算是“小政府主义”曾经正确,那也不过是在技术和生产力有限情况下的无奈选择,是不能为,而不是不愿为。比如中国古代社会,所谓“皇权不下乡”,基层治理直到县一级,基层官员要做的事无非三件:征收赋税、户籍管理、治安巡逻,其他交给所谓的“乡贤”。

 

这是因为时代限制,不可能实现全民普遍教育,交通、信息传递也非常慢,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也无法支撑复杂的社会管理。所以中国乃至全球在古代征收赋税的时候,特别重要的考虑是征税的性价比,于是,中国采取“盐铁”专营,而欧洲中世纪则将征税和基层治理委托给了当时知识水平最高的教会。

 

 

哈耶克太有名了,但他出生于1899年,主张“小政府”的奥地利经济学派是1930年代的事,而哈耶克的理论被西方重视,也已经是1970年代后期了,距今已经半个世纪了。

 

半个世纪啊,已经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跨过信息革命,现在即将步入第一次智能革命,2020年代的世界跟1970年代的世界,能一样吗?

 

作为一名学生或者经济学理论史的爱好者,当然要学习、了解哈耶克,但是绝不能把半个多世纪前的陈旧理论不加改造的用于指导现在,整个西方经济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早就抛弃了哈耶克,甚至在深刻的反省为什么会掉进“小政府”的陷阱。

 

欧洲就是典型。

 

曾经欧洲非常重视制造业和大政府、大机构,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受到“小政府”“知识经济”概念的影响,开始重视服务业而轻视制造业、重视中小企业而轻视大企业、重视市场自由发展而轻视政府引导。而在苏联解体后,变得更加倾斜。

 

后果很严重。原本按照“小政府”“知识经济”理论,市场、中小企业、小政府会促进科技发展和生产力提升,但事实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高科技部门增加值份额持续下降,而且相比美国以及中日韩等国家,欧洲反而出现了创新文化缺失、研发投入下降等等问题,欧洲的产业发展也陷入僵局。

 

于是进入21世纪后,欧洲全面反省,重新回到加强公共部门、加强大企业、加强政府力量,但是已经晚了,欧洲之外还有中美两大巨无霸。

 

欧洲其实非常有预见性,对人类未来的判断很精准。比如目前特别关键的产业,都是欧洲第一个提出并且规划发展的,包括新能源、电动汽车、数字经济等等,然而欧洲先是丧失了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又错过了数字经济时代,欧洲梦已经被终结了。

 

对此有很多解释,比如有人认为欧洲受到美国的控制,不可能独立发展,稍有起色就被打压,但是这无法解释2008年之前一度强势的欧盟;还有的欧洲人认为之所以衰落,是因为背弃了基督教文明;等等,有很多解释。

 

但在小镇看来,一个关键是被美国人洗脑了。

 

美国人说要重视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才是未来,这个药方2012年也开给了中国。

 

美国人还说要搞小政府,要尽可能交给市场。

 

但注意美国人的特点就是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这本质就是一种认知干扰。

 

美国表面说重视服务业发展,但美国的服务业发展重心仍然是支持制造业。美国即使在“去工业化”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全球第二的制造业能力,保留的制造业平均水平很高;尤其是美国有极为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比如典型的苹果、英伟达都是生产性服务业公司。

 

以实体经济的标准来衡量,美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起来,占GDP的比重甚至超过中国。

 

还有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世界就没见到几个比美国政府更积极干预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太远的不说了,就说拜登时期,拜登政府曾签发行政令,要求美国企业在芯片等重要领域尽可能购买本土产品,而且还采取安全审查、惩罚性关税等方式扭曲市场竞争,甚至动用国家力量针对一家企业。

 

不仅仅是针对中国等国家,也同样针对盟友,甚至是趁人之危,比如趁着2008年经济危机,大肆抄底欧洲优质企业,诺基亚就是这么落到美国手里。

 

这是美国一贯的做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这么打压日本的,当时针对半导体、计算机、电信等对多家知名日企发动“301调查”和“337调查”,后来甚至强迫日本必须保证美国商品在日本市场的占比,还强令日本将半导体产业分流到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

 

在种种针对性打击下,日本半导体产业很快就衰落了,上世纪90年代初占据全球市场的一半,仅到90年代末就只剩下不到两成,如今甚至不到10%

 

而现在美国仍然是老一套,不仅针对中国不断升级打压措施,还在想办法继续压制欧洲,要求欧洲解决欧美贸易失衡问题。而在半导体领域,美国已经提出了“去台化”,要将半导体产业从东亚更多转移到美国本土,这关系到“芯片霸权”的重新建立。

 

在产业扶持政策上,美国更是不断加码。从奥巴马开始,美国几乎每年都会推出重磅产业扶持政策。仅拜登任期内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和科学法案》这两项,总规模就超过7000亿美元。

 

其他政策还有很多,仅半导体领域就有《无尽前沿法》《美国芯片法》《为美国代工生产半导体创造有益激励法》等等,美国商务部还牵头设立了半导体财政补贴项目,提供的资金支持超过千亿美元。

 

如果拿同样的标准对比中美,到底谁更像“大政府”?

 

幸运的是,虽然有些国人被迷惑了,但得益于决策的“血脑屏障”,中国并没有信美国的这一套,反而更倾向于学习日韩经验。而欧洲就被忽悠瘸了。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的确更强,但随着人类技术和生产力提升,科技创新对投入的要求越来越高,前沿科技没有几十万、几百万人的协同很难突破。欧洲重视中小企业、轻视大企业,的确短期内诞生了很多非常有活力的中小企业,但是如何跟巨头博弈?

 

看看现在的欧洲,有多少大企业是最近20年新诞生的?尤其是在关系未来的新能源、互联网、数字经济领域,欧洲几乎没有一家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但明明欧洲第一个开始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

 

在新能源领域,德国早在2000年就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而中国版的《可再生能源法》到2006年才正式实施,然而欧洲光伏风电在经历前几年的飞速发展后,很快就纷纷倒闭。

 

有两个原因:

 

一是数字时代,强者通吃效应更强。

 

这在互联网行业尤为突出,目前全世界只有两套互联网体系,一套是中国、一套是美国,美国盟友们已经在互联网领域被美国彻底殖民。欧洲一开始也有能够同美国巨头抗衡的互联网企业,但是由于欧洲太过分散且小政府无力保护自家产业,很快就被美国巨头吞并。

 

二是新技术、新产业需要靠政府扶持度过艰难的发育期。

 

这在欧洲光伏风电领域尤为突出,一开始欧洲就对风光采取了大规模补贴,发展很迅速,德国光伏产业一度位居世界第一。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后,欧洲各国政府无力补贴,补贴退坡导致欧洲风光产品竞争力严重下降,在东亚同行崛起压力下,就基本倒闭了。

 

而最近,被整个欧洲寄予厚望的动力电池企业Northovolt也陷入破产危机,美国虽然搞政治正确,但是在事关科技和经济发展上,美国还是拎得清的,毕竟意识形态无法对抗自然规律。

 

然而,欧洲竟然真的用政治正确指导科技和制造业。

 

道理就说这些,特别期待有朋友能够提出反例。注意请不要拿理论、意识形态去反驳,请拿出真实的历史或当代案例。

 

 

 

作者:镇长本人        来源:大树乡谈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93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