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多前美国挖的坑,终究埋了自己

2024-6-16 10:23|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120| 评论: 0|原作者: 镇长本人|来自: 大树乡谈公众号

摘要: 30年多前美国挖的坑,终究埋了自己作者:镇长本人 来源:大树乡谈公众号 最近看了一些上世纪90年代的回忆录,主要跟军工、工业产业有关,深感有些坑终究是避不开的,尤其是在那个刚刚改革开放、对西方充满盲目 ...

 

30年多前美国挖的坑,终究埋了自己
作者:镇长本人          来源:大树乡谈公众号

 

 

最近看了一些上世纪90年代的回忆录,主要跟军工、工业产业有关,深感有些坑终究是避不开的,尤其是在那个刚刚改革开放、对西方充满盲目好感的年代,对西方伪善、强盗的本质严重缺乏认知,更不要说有些人立场歪了。(参见《立场歪了,越专业越有毒》)

 

虽然知道避不开,亲身经历了挫折也才能走得更稳,但终究意难平,不由得想,假如能避开哪怕几个坑呢?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是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吸收外国先进经验,还是全面融入欧美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两条针锋相对的发展路线,后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上风,这当然也是客观条件决定的,当时我们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基础并不好,闭门造车肯定不行。

 

比如在航空领域,落后时代至少20年,都没有成型的标准体系。一个典型问题是航空发动机与飞机型号绑定,飞机型号落马,对应的发动机也就停了,每一次研发新发动机都要从头开始,各部委之间甚至部委内部,信息互通很成问题,连基本的互通机制都未建立。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运十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结构强度、寿命、制造成本等等,所以如果能够真正实现与麦道合作生产大飞机,建立起一套成熟的标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雕琢中国自主大飞机,这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决不能说是错的。

 

但坏就坏在,把美国人、西方人想得太好了,以为它们真的会遵守契约,真的会讲道义。

 

事实上,那时候西方特别流行以合作为诱饵,扰乱他国关键技术和产业生存和发展。比如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虽然掌握很多先进的技术环节,但是存在诸多关键缺失,必须与俄罗斯密切配合才能继续生产,于是普遍陷入困境,于是挪威一家企业找上门,下了6艘大型商船的订单,但催的非常紧,乌克兰黑海船厂只有一个船坞能够满足建造要求,那就是建造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所用的船坞。

 

于是黑海船厂选择了拆除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这个选择不能说错,因为这艘航母只完成了30%,以当时的情况肯定无法完工了,拆掉是理性选择。有一家美国回收公司上门开出了每吨450美元的高价。最终航母拆了,下订单的挪威公司毁约了,只赔偿了几百万美元,而那家回收公司也把价格压到了150美元每吨。

 

注意,这时候黑海船厂已经进行了先期投入,为了保住订单放弃了其他可能,区区几百万违约金根本无法弥补损失。类似的事情在乌克兰屡屡发生,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乌克兰研究院、设计院、工厂倒闭。

 

中国当时也有一些例子。比如运十,实际上按照当时传统做法,就算是要进行合作,自家的运十也会保持低水平开发,也方便后续消化吸收外国先进经验。但不知为何,运十的宝贵资料竟然遭到了破坏,原本团队也没能继续坚持,于是在波音毁约后,重启自主大飞机增加了更多困难。(参见《立场歪了,越专业越有毒》

 

有读者质疑,说中国进入新世纪后,各方面能力比上世纪80、90年代强的多,但自主大飞机研发生产仍然很难,于是认为当年放弃运十理所当然,根本搞不起来。

 

这就大错特错了,的确上世纪80年代的运十确实有很多问题,但是有句话叫个人努力重要,也需要借助时代大势。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自主大飞机的难度其实比现在要低,那时候全球民航事故率比现在高的多,民众对于大飞机乘坐体验要求也不高,更关键的是当时欧洲的EASA还没有成立,欧洲渴望成为真正一极,欧美虽然大利益一致但也存在诸多可以利用的缝隙。

 

如果当时在麦道合作失败的时候,运十项目能够顶上去,别管水平如何,起码能够更好的维持产线,特别重要的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波音和空客已经建立了极为牢固的认证壁垒和市场优势,现在进行市场竞争的难度并不比当年低,尤其在适航证上。

 

举另一个保住了自主路线的例子,那就是预警机。

 

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圆环工程”,与以色列联合开发预警机,当时这一项目投资高达10亿美元,如果真的成功了,花钱多也无所谓,但是几年之后以色列以美国反对为由违约,拒绝交付已经几乎完成改造的第一架预警机,虽然退回了已经支付的资金,但是这么些年过去了,先不说资金占用成本和通货膨胀带来的购买力损失,关键是时间,这可是战略性的。

 

幸运的是,王小谟院士一直对合作抱有担心,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因为合作放弃自主研发预警机,想尽办法维持了自主研发路线,2000年以色列违约,空警2000次年立项,2003年首飞、2007年定型,最大限度挽回了损失。但是就算这样,按照美国方面的评估,因为圆环工程,中国预警机项目被延后了3-4年。

 

更多的不多说了。别以为盟友就不被坑,日本的自主大飞机,还不是被美国搞没的,套路也差不多。

 

作为大国,绝没有“造不如买”的说法,尤其现代武器和工业装备,买来的不说供应的稳定性,成本怎么算?又怎么进行自主改造?小镇分享《靠演习,照样可以摧毁一国军力》,说高强度逼迫对方伴飞、伴航,就是在慢性摧毁对方的武器装备,有读者质疑,认为我们自己也在遭受损失。

 

关键在于,我们今天已经实现了独立自主,装备自己能造,实现了飞机自由、导弹自由、雷达自由,早就不是一些人印象中样子,以中国的制造业水平和规模,成本低得很,要多少有多少,根本不怕耗。

 

但如果不是自己造的,而是买的,就算卖方不使绊子,哪经得起这么消耗?

  

有意思的是,这个世界似乎有一种魔咒,使坏、走偏门的往往会被反噬,比如美国搞舆论扭曲、颜革,虽然美国早就立法,严禁对外宣传回流美国,但是美国连禁毒都失败了,信息的流动怎么可能堵得住,而对他国的无脑歪曲也对美国本国人进行了集体降智。

 

就像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第一次到西方,繁荣的景象立刻打破了过往认知。而现在的美西方也一样,当亲眼所见之后,过去扭曲的多深,反噬也越重。

 

 

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噬需要更久,而在科技、军事、产业领域的反噬已经迅速出现了。

 

最近波音终于发射成功了所谓的“星际客机”,不得不说美国人就是会讲故事,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载人飞船,这在中国、俄罗斯都是最基本的东西,结果波音一连11次延期发射,最后勉强发射仍然出现了问题。

 

这件事背后,是美国航天领域掉进了30年前给其他国家挖的坑,那就是丢弃自主,只是形式上有所差异,掉进了私有化的巨坑。

 

虽然航天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前沿,很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都是航天技术的下放、外溢,但是航天终究是一个很难获得足够经济回报的领域,如北斗这样一年产值几千亿的项目终究是少数。

 

曾经站在人类航天巅峰的美国NASA,已经堕落为一个转包商,吃的是过去积累的技术,实际的研发、发射等已经外包给了私人企业,比如空X和波音,但是私有企业尤其美国上市公司,一定以利润和市值作为第一优先,波音几十年吃737的老本,事故频发就是典型。

 

空X的星舰仍然来自NASA,核心优势并不是技术,而是系统工程带来的低成本整合能力,这个领域的开山鼻祖是钱学森钱老,钱老开拓的中国航天远不是空X、星舰能比的。

 

别急着反驳,这是马斯克自己说的,他在2023年5月30日发推说“中国航天计划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先进得多”。

 

中国和美国,目前载人登月时间差不多。中国说2030年前,实际肯定提前,因此美国也进行了调整,波音称要在2028-2030年载人登月。

 

但私有化的美国航天,能做到吗?又或者要在21世纪20年代,再来一次上世纪60年代的赌命?

 

 

 

作者:镇长本人        来源:大树乡谈公众号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120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