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孩在伦敦:老外朋友想跟我回中国,但我决定留下 来源: 潇湘新闻 顾臻瑜其人。图/受访者提供 顾臻瑜,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硕士毕业,在英国约两年,目前在伦敦筹备创业。 3月16日,她在接受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的英国疫情形势并不乐观,出门戴口罩的人很少,商场也是正常营业。 “前阵子大家可能对中国人有点小偏见,然后现在慢慢地,我的老外朋友反而向往中国了,说你什么时候回中国,带我回中国吧。” 但她称,自己现在并不打算回国,一方面是因航班少,割韭菜的多,一方面也担心途中感染影响家人,同时,现在英国的相关管理措施也陆续跟上了。 关于“群体免疫”,她坦言有在英国的文章上看到这个词,“我记得它也没有在强调这个,只是做了一些分析。” 包括有议员建议海德公园建太平间,顾臻瑜也有理性的认识,“实际上这个言论只是他说过而已,很可能还没有拿到议会去讨论。” “英国是这样的,首相每个礼拜都要接受反对党的质询,所以他的每一个决策是要被人揪住小尾巴不放的,也没有那么容易做出一个决定。” 【1】宅家工作 我是宁波人,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硕士毕业,来英国差不多两年了,现在在伦敦拿的是创业签证,正筹备创业。 打算做一个网站,有点类似于广告公司,主要让中国留学生在看房的时候有vr跟3d视频,了解得更清楚。 还有一个业务我们是去年12月开始筹备的,私校留学,是针对想要来英国读中学的群体,比如想参加GCSE(英国中考)、在英国读A Level(英国高考)的这群人,年龄跨度从11岁到18岁。 结果国内疫情暴发,私立学校禁止中国家长来看,大使馆也关了。我们有联系了很久的客户,学校方、酒店方、车啊都筹备好了,但是没办法,影响还是挺大的。 现在就在做一些筹备工作,比如说网站测试,app测试,别的也没有办法。哪怕你想出去跟别人谈,大家也都是work from home,其实网上很多事情也没那么方便。 【2】我不回国 我是可以回去的,但我也有别的考虑。 一方面就是航班很少,而且要转好几次,也很贵。现在微信群套路满满,每个人都在卖机票、卖口罩,其实他手里可能也没有货,先收钱,等有货了再安排。 另一方面是我在回国途中可能有感染风险,而且我回国即使隔离十四天,万一它潜伏期高于十四天,对我父母是更不利的。我很担心,也不想去影响他们健康。 父母非常担心我,说你不要出门,就在家呆着,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也不要点外卖,就自己做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长,毕竟只有一个小孩,觉得健康平安回家最好。我跟我爸妈什么都说,朋友圈也正常让他们看。 留学生情况可能不一样,他们学校没有出通知、政策的话,很有可能造成毕业证拿不到的情况。 羽毛球比赛现场。 我上周六去伯明翰看了羽毛球比赛,有林丹在的那个,我爸妈就担心,“啊你去了不同的城市,你坐了火车,这个有感染风险,密闭空间看球赛,又有感染风险,住酒店,又有感染风险。” 实际上羽毛球赛我就看了一天,我朋友上周三看初赛的时候人很多,我看的时候是坐了三分之二,有空的位子三分之一。 现场戴口罩的人比例很少,你能很明显感受到戴口罩的都是亚裔人,东方面孔。 我一开始也很担心,国内疫情爆发的时候,整个过年期间我就待在家里没出门,在英国的一些中国朋友聚会,我也不去。 现在我心态有种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那种,有点憋不住了,蛮痛苦的。 【4】不戴口罩 很多外国人不戴口罩,觉得生病的人才戴口罩。英国媒体其实没有强调要戴口罩,更多是说要洗手。我一个朋友坐地铁时遇到一个护士,护士跟他说带口罩没用的,还跟他理论了很久,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之前在楼下买菜,有个老奶奶看到我就问,“你戴口罩,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说不是。我当时往前一步,她马上往后一步。 我有一次去创业园,有个前台小姐姐,是个东欧人,上礼拜我去开会的时候,她就过来说,“你是不是…有没有得这种…” 当时创业园老板也在,也觉得说这种话不妥。我觉得老外内心,当时还是有一点点恐惧的,但是又比较客气,其实也能理解。 比如说想发个邮件了解一下情况,他不问近期有没有去中国,而是问你上一次去亚洲是什么时候,就有种想表达,又很难的感觉。 【5】都在抢厕纸 我有一些英国朋友被确诊的,他们是精英阶层。我那个怀疑的自己得了轻症的朋友呢,没有去医院确诊,目前还在家里观察。 听说普通人现在去医院测试,连检测试剂都没有,只是听说,不能太确定,估计医疗资源没跟上。 医疗资源缺乏政府没有正面说过,而是说怕医疗资源被挤压,老年人不能得到及时救助,大家都涌进去了,可能那些人会感染这样子。 也没有说口罩缺少之类的,可是事实上你去买口罩、洗手液,就买不到。包括我今天去超市,货架上贴着要求,说厕纸每个人限购两袋,也都空了。 厕纸区域。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抢厕纸,其实一个礼拜之后工厂正常运作都能供应上的,但是老外好像很担心,第一件事都是抢厕纸和很便宜的一些食物,比如意大利面等等。 英国这边目前是如果有什么症状需要先在家自我隔离7天,再打111(英国卫生部门的电话)。 【6】“群体免疫” 关于“群体免疫”,我记得卫生部的一个大臣说过,他说并不是故意要“群体免疫”,也有强调一些别的事情。 这个说法一出来的时候,确实很多人都是一脸问号,我也不太能理解。反正当地老百姓内心会有一种恐慌,担心“会不会让我们这群年轻力壮的人先感染获得免疫,然后保护老人”。 还有人开玩笑说,“英国这波操作是消除老龄化的,首相鲍里斯是不是这个目的?”大家会有不同的猜测嘛,很好玩,不管在哪里,一个新的政客不管说什么话,老百姓内心也会有不同的想法。 我跟我身边的朋友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群体免疫”这个词可能更多是部分媒体很当回事,我们真正在英国看的文章,也没有在强调这个,只是做了一些分析。 其实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受教育程度、待在英国不同时长的人,对这个“群体免疫”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很恐慌,会不自觉去选择看让他恐慌的新闻,结果更恐慌,但是也有的人保持自己的想法,觉得无需这么多担心,相信英国政府会布置对大家有利的措施。 【7】享受每一天 很多英国人觉得“我哪怕得了,但我要享受好我的每一天。”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可能这也是他们不Lockdown的理由之一。 然后还有一些情况是,哪怕政府发挥强有力作为,资源也不一定就被调动起来。 比如中国调动各个省市的医护人员去支援武汉,英国就可能做不到这些,首先他们的医务人员本身就没这么多,其次异地调配人员本身也不现实。 我昨天看到有新闻说,一些私立医院要被征收床位,可能公立医院收纳不了这么多病人。然后这个征收的钱,要付给私立医院的费用是2.4million。当时我也在想这个私立医院会答应嘛,这个不一定。 我当地有些朋友是有小孩的,然后有的私立学校就会给家长签字,问“觉得私立学校该不该关呢”,有些家长他就没签字,他觉得学校还可以继续上学,就这样的。 【8】割韭菜现场 最近这段时间,我在朋友圈看到了几个有意思的现象。先来说说包机回国的吧,我感觉这就是一个大型割韭菜现场,我上礼拜被拉进一个群,这周他们还在裂变,很热闹。 假如最近你想从英国回国,会发现一些app上可能买不到机票。然后想包机回国的那些人呢,比如说人家拉你进群之后就会跟你讨论,说一些很高大上,听也听不懂的话,什么湾流啊,不停地讨论。 其实那些人是不是真正有机票也很难说的,即便真有渠道,也卖得特别贵。通常一个群里有200人,可能100多人都是托,先把你的钱骗下来再说,骗一个算一个。然后过两天就会看到各种包机群说这个微信号是骗子,大家警惕一下啊。 也会有人买,觉得回家贵也就贵吧,反正跟性命比起来,钱也就没那么重要了。某些群里最近发公寓转租、卖二手物资的人变多了,也能看出来有些人回国了。 第二个就是囤货在家上网课的,他们相对包机回国的人,更加平静一点,不像包机回国的人那么慌张。有的人就疯狂屯物资,找回国的人买厕纸啥的,特别有意思,都是连带的影响。 看到连这么珍贵的厕纸都有人在卖了,那就说明他确实回国了,而且这个比例是在上升的。 【9】海德公园梗 最近英国留学生圈里比较流行的段子是,“赢则硕士毕业,输则海德公园。”这个梗出自上礼拜,一个议员可能建议在海德公园建个太平间什么的,这个梗就开始了。 我觉得这也就是个段子,动脑筋想就不可能,因为海德公园附近有女王的家,需要经过大量的讨论,不可能说建就建。 很多时候,我发现媒体也好,留学生也好,会抓住一个议员的言论不放,实际上这个言论只是他说过而已,很可能还没有拿到议会去讨论。英国是这样的,首相每个礼拜都要接受反对党的质询,所以他的每一个决策是要被人揪住小尾巴不放的,也没有那么容易做出一个决定。 英国买口罩的情况,可能就跟国内上个月的状态相似,现在是国内运过来了。我当时没有加卖口罩的群,听说很普通的口罩,价格是一磅一个,太暴利了。 我内心也是怕的,但是我没有那么压抑了,可能已经过了这个恐慌劲。家里也还有口罩,不出门也没关系,我就在网上买了点零食,改天运过来。 【10】中国更真实 从今天开始,英国每天都有一个电视会,更新疫情的信息。 我一些朋友跟我一样,近期属于不太信任媒体的状态,觉得他们没有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具体的情况。 这两天我看《经济学人》,都是讲中国的一些新闻,说中国现在控制得非常好。 前阵子大家可能对中国人有点小偏见,然后现在慢慢地,我的老外朋友反而向往中国了,说你什么时候回中国,带我回中国吧。 他们觉得中国的数值其实更准确,更真实。他们现在不太相信当地媒体报道出来的东西,他觉得全世界都一样,反而中国最安全。 【11】疫情新措施 媒体报道。 昨晚,鲍里斯更新了一些新措施,提倡居家办公,避免“非必要”的旅行和人际接触,不去餐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70岁以上老人、孕妇及有基础疾病的人要尽快实现自我隔离。 他还说,如果家庭成员中的一人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全家人都应隔离14天。未来还可能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例如要求弱势群体长达12周“避免社会交往”。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觉得英国其实也是在慢慢重视起来的,我不回国的决定是正确的。 政策出来之后,伦敦市长也呼吁在家工作,然后很多公司也都出台政策,从明天开始都在家工作了。然后还提到一种想法,就是一些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社区里要互帮互助。 现在英国大多数人已在家里工作,像今天,我能看到楼下停车场的车比较少了,但建筑工地还是有人在工作的。有一些大学取消了很多活动,还有些大学处于Online上课这样子。大多数人内心还是比较清楚,会选择一种更安全的方式。 我刚刚政府官网看了一下,对于口罩的建议,还是老样子,就觉得口罩是在医院里使用的,医护人员要戴着,个人没有必要戴。我还是希望,英国能重视起戴口罩这件事情。 来源: 潇湘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