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吴清临危受命,怎么把资金变成资本? 作者:司马南 来源:百度机构作者 10分钟之前刚刚看到的消息: 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吴清同志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 国务院决定,任命吴清同志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吴书记吴主席就这样走马上任了。 还记得相声演员牛群吧? 牛群去过一个县当副县长,知道牛群去那个县干嘛吗?组织当地的农民养牛啊,吴清就出生在这个县一一安徽省蒙城县。 中国股市接下来会怎么样? 从初始条件来分析 ——牛! 从股民心态来分析 ——牛! 且慢,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吴清同志是经济学博士,中央候补委员,从上海副市长的任上调来证监会工作,这是接下了一个非常沉重的担子。 老易呢,易会满呢? 老易的实践证明,在这个岗位上做好工作,着实不易,殊为不易。 吴清同志的履历,2016.05-2017.12他担任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党委书记。这个位置上的一把手是副部长级,可见位置之重要及组织上对他的信任,证券管理方面的能力由此得到证明。 大A的问题只是症状,脱实向虚,热钱站不住,基础货币过少导致金融短期化才是问题的关键。 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不足以谋一时呵,小易也罢,老易也罢,其实是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几天前那句话,击中了问题的要害:“中国金融市场不缺资金但缺资本”。 为什么呀? 因为表面上看着货币很多,但热钱都在上面飘着,对实体经济而言,金融短期化所对应的货币政策效果实际是“明松暗紧”,其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大A的问题,这会对中国经济构成难以察觉的下行压力。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钮文新先生指出:人民币M2中基础货币(主权信用)占比过低、货币乘数过高,由此带来的金融短期化,实际是金融劣质化的重要表征,对于需要长期资本支撑的实体经济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只盯着大A解决大A的问题,这不行,这是个全身性的毛病。况且某些行政性的办法,可救一时之急,无法解决长久的机制性的问题。今天保卫3000,明天保卫2800,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今天下午,我正在学习人民日报经济周刊的文章,钮文新先生的最新观点是: 第一,金融短期化使中国金融市场看似货币很多,但真正适宜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期资本越发稀缺,这恰恰反映了问题的实质。 第二,金融短期化使金融偏离实体经济需求,却不妨碍金融空转套利。比如,一天期的资金最短,对实体经济几乎无用,但对金融而言,一天期资金完全可以通过“隔夜拆借”去套取利息收入。所以,金融短期化引导大量资金离开实体经济,流向金融套利,这就是典型的“脱实向虚”。 第三,与金融“脱实向虚”相伴的是:金融投机盛行,经济氛围浮躁。这将导致银行资金来源越来越短,长期资金供给又少又贵,金融稳定性越来越差。曾几何时,当银行无法面对金融短期化带来的巨大流动性风险之时,银行资金被迫“出表”,通过各色“通道”把资金交给风险经营能力更高的信托机构、证券公司,甚至民间投资机构去经营,而自己充当资金池,由此加大了金融空转套利的规模,并导致全社会金融链条越发脆弱,流动性风险更加深重,金融与实体经济恶性循环。 第四,金融短期化导致金融市场“长期资本流动性”越发稀缺,一个后果是支撑底层科技、关键技术以及激励经济创新突破的资本动能匮乏;另一个后果是股票市场只能依赖短期,甚至超短期资金(高频交易)维系流动性,这会导致股市大起大落,使资本市场的资本定价功能失效。 第五,金融短期化迫使企业“短贷长投”。一方面,这属于期限错配,错配越严重,流动性风险越大,银根稍有收紧,企业债务压力即增大;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过桥资金”,覆盖“借新还旧”交替点上的流动性风险,这导致债务规模远超理论需求。 打个比方,建木屋,木料越短,需要“以短接长”的接头越多,所需木料的数量越大。更严重的是:当木料短到一定边际,建不成木屋,就算建成了也是废品。对应到国家经济就是:金融短期化最终可能导致“流动性陷阱”——短期流动性再大,也无法刺激企业投资需求。 金融短期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金融和经济弊端,最终都将作用于人民币币值,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 可见,金融短期化趋势会给经济和金融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而金融短期化的关键因素又在于M2中基础货币(主权信用)过少,以致货币乘数过高。因而一直呼吁:央行应当高度关注M2中基础货币(主权信用)供给问题,尤其需要从“期限结构”方面加深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尽快有序、有量、有度地给予市场可见、可预期的长期基础货币投放,央行货币政策甚至可以 “收短放长”。 那些听信别人吆喝2800点以下满城尽带黄金甲,奋不顾身扑进去收割的朋友,大概对这些说法不太感兴趣,证券市场理所当然应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吴清同志接替易会满同志,其所担任的是是中国证监会主席,他不是网红大V,更不是散户推举出来的代表。 作者:司马南 来源:百度机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