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甲骨文被破解!西方破解“死文字”,甲骨文为何难以破解? ...

2024-1-28 15:35|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227| 评论: 1|原作者: 百家杂评 |来自: 百家杂评公众号

摘要: 又一甲骨文被破解!西方破解“死文字”,甲骨文为何难以破解?作者:百家杂评 来源:百家杂评公众号 又一个甲骨文被破译! 2016年,为了激励甲骨文破解,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出“悬赏令”,推出千金计划,即“甲骨 ...

又一甲骨文被破解!西方破解“死文字”,甲骨文为何难以破解?
作者:百家杂评   来源:百家杂评公众号


       又一个甲骨文被破译!

       2016年,为了激励甲骨文破解,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出“悬赏令”,推出千金计划,即“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奖励计划”公告:破译一个未解甲骨文字,奖励10万元人民币。由于迄今大约还有3000个甲骨文字待解,因此理论上有三亿奖金待领。

       2018年,中国文字博物馆(下图)发布首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复旦大学教授蒋玉斌以《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获一等奖,奖金10万元。不久前,中国文字博物馆近日发布《关于征集评选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吉林大学周忠兵以《出土文献所见“仆臣臺”之“臺”考》拿到一等奖。

       又一个甲骨文被破译

       周忠兵破解的甲骨文字形为:两个“臣”字相叠,右边一个“子”字的符号。他给出的答案是“臺”字,就是“台”的繁体字。(此甲骨文字形没有找到)

       所谓“臺”,古代对奴隶的一种称谓,训诂专著《博雅》中解释“臺,支也。又贱者之称”,《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中还有“舆马台隶,应为科品”的记载。问题在于,“两臣一子”的甲骨文字形,为何是“臺”呢?

       周忠兵考证认为:“这个字形的左边是两臣相叠,其造字本义仍应联系臣字考虑。臣字本义是睁开眼睛专注看,此字从两臣,表示瞪大眼睛更为仔细看,可对应《说文解字》中的‘眙’。眙从台得声,所以甲骨文、金文那些文字可以通假为‘台’。”

       郭沫若在《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中谈过“臣”:古人以目为人体的极重要的表象,每以一目代表全头部,甚至全身,竖目表示俯首听命,人一埋着头,从侧面看去眼目是竖立的。


       有了这一步认识之后,经过7年研究,周忠兵详细考证了音、形、义、用(甲骨文与传世文献中的使用),最终确认此字形为“臺”。

       中国文字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指出:“一系列释读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环环相扣,相互验证。不仅成功破译了不少甲骨文句,同时还进一步论证了商周时期,奴隶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身份,有助于我们了解商周的社会阶层。”

       甲骨文破译难在何处

       过去两百年中,西方可谓年轻天才辈出,先后破译了多种“死文字”:32岁的商博良破解古埃及文,25岁的罗林森破解楔形文字,30岁的文屈斯破解线性文字B,都是年轻天才单枪匹马破译死文字。其中,罗林森与文屈斯是英国人,都是非专业人士,相当于“民科”。

       相比西方破译奇迹,与后世汉字存在传承关系的甲骨文,其破译却举步维艰:一共发现大约4500个甲骨文字,但只破译的少部分,还有近3000个至今未能破译。即便一字十万的重金悬赏,但数年过去也仅真正破译两个字。那么,甲骨文破译到底难在何处?

       甲骨文破译之难的原因很多,比如以下两个就非常关键:

       首先,甲骨文毕竟只是占卜记录,并非真正的典籍,与传世文献对应的信息很少,导致很多甲骨文缺少文献对照。

       周忠兵破译的这个甲骨文比较幸运,因为他发现“仆、臣、臺”都是身份低下之人,传世文献中都有很多记载,但出土文献中“仆、臣”很多,“臺”只确定四例。换言之,按照传世文献记载的数量来看,出土文献中的“臺”应该很多才对,因此只确定四例的原因,可能甲骨文中的“臺”没能被考证出来。据此,周忠兵才去考证研究此字。

       反过来说,如果相关文献记载缺失,那么这个字形基本上就不可能被考证出来,或者说进一步加大考证的难度。

       其次,文字是时代社会的反映,但商代史料少而零散,我们对商代社会所知太少,因此很多甲骨文就很难破解。

       比如,很多甲骨文所对应的器物或观点等已经不再使用了,比如上古某个物品或某种说法,后来不用了,但留下相应的文字,这就基本无从考证,想破脑袋可能也想不出。

       又比如,十天干为何用那些字表达,东南西北四个字的起源发展,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其实并未搞清楚真正的来历,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在于我们对商朝或上古社会所知太少。

       总之,不是中国学者不够天才,或没有极尽所能,而是甲骨文破译难度确实太大。

       余论

       文字是时代社会的反映,部分文字含义应会不断变化,也会被淘汰,也会出现新生文字等,甲骨文只经历了数百年,就已出现很多变化,比如上述的考证字形到“臺”,还有蒋玉斌考证的“蠢”变迁等,那么古埃及文、楔形文字跨度3000余年,按理说情况应该更复杂。

       况且,甲骨文与汉字存在传承关系,破译难度尚且如此之大,那么已经沦为“死文字”的楔形文字、古埃及文、线性文字B等,更缺少传世文献对应、更缺少书写时代的社会资料,那么西方学者如何单枪匹马将之轻松破译的呢?这个问题真让人费解!

       参考资料:
       《杭州网——1字悬赏10万元——我们为何要破译甲骨文》
       《正观新闻——破译甲骨文到底有多难》



作者:百家杂评   来源:百家杂评公众号

0人已打赏

1条评论 227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游客 2024-1-28 15:44
有继承关系的古文字容易破译一点。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