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的密切关系有助于巴基斯坦和伊朗克服分歧

2024-1-25 14:41| 发布者: 红星| 查看: 201| 评论: 1|原作者: 俄通社|来自: 俄通社公众号

摘要: 与中国的密切关系有助于巴基斯坦和伊朗克服分歧作者:俄通社 来源:俄通社公众号 【在1月26日前分别被召回的伊朗和巴基斯坦大使将返回自己的岗位。1月29日,伊朗外长侯赛因·阿米尔·阿卜杜拉希扬将访问巴基斯坦。 ...

与中国的密切关系有助于巴基斯坦和伊朗克服分歧
作者:俄通社     来源:俄通社公众号


       【在1月26日前分别被召回的伊朗和巴基斯坦大使将返回自己的岗位。1月29日,伊朗外长侯赛因·阿米尔·阿卜杜拉希扬将访问巴基斯坦。周一, 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访问巴基斯坦期间,巴伊两国外交部宣布了在缓和冲突方面取得的进展。孙卫东曾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近中东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娜塔莉娅·扎马拉耶娃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中国为缓解巴基斯坦和伊朗紧张局势所做的努力已经取得效果。

       娜塔莉亚·扎马拉耶娃专家说:“巴基斯坦和伊朗是中国亲近的合作伙伴,在中国外交官抵达巴基斯坦之前很可能就已经与双方进行了磋商。鉴于与阿富汗和印度边境的紧张局势,巴基斯坦无法承受第三次边境冲突。总的来看,巴基斯坦和伊朗之间危机的严重程度已经得到缓解。中国外交官此次访问是加强解决这一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并带来了希望,即巴伊关系的紧张局势短期内重现的可能性最小化。巴基斯坦很明显正与中国协调自己的外交政策,因为中国是带动陷入经济和政治危机的巴基斯坦经济复苏的火车头之一。此外,中国还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投资者之一。考虑到巴基斯坦和伊朗在该地区外交关系中的作用,中国总的来说希望缓解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可以说,中国为解决巴伊紧张局势而进行的调解是过去六个月来解决中东其他冲突的努力的一部分。”


       周一孙卫东会见巴基斯坦代理外长贾利勒。会见后巴基斯坦外交部对中国外交官为深化巴中友谊所做的贡献以及中方在所有问题上对巴方的坚定支持给予了高度评价。两天前,即1月20日,中国外交官会见了巴基斯坦外交部常秘穆罕默德·赛鲁斯·萨贾德·卡齐。

       中国外交部会见后表示,双方一致同意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民旺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这次访问将有助于中国对该地区总体情况的了解。

       林民旺专家说:“我认为此次访问的意义应结合大背景来看。一方面近期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关系较为复杂,两国先后对彼此境内发起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随后又很快宣布恢复双边关系;另一方,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关系近来也出现一些微妙的动态变化。在这些情况下,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访问巴基斯坦,并与巴方就关切问题交换意见,对于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众所周知,巴基斯坦即将进行大选,随后印度在五月也将迎来大选。实际上中方此访既有了解巴基斯坦内政发展的需要,也是基于地区整体局势的考量,包括印度与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与伊朗、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关系的发展等。应该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访问巴基斯坦,意义不仅体现在中巴两国传统友谊的深化、双方致力于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双边议题,更需要从广泛的全局角度去看待访问的战略重要性。”

       孙卫东会见了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上将。双方着重讨论了进一步加强防务合作的措施。中国外交官赞赏巴基斯坦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所做的努力,对保障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安全的措施表示满意。巴将军强调,巴中关系建立在对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对两国人民重要性的共同理解之上。

       娜塔莉亚·扎马拉耶娃专家列举了一些在她看来可能成为会谈的重要话题。

       她说:“北京和伊斯兰堡正在就购买中国战机问题进行谈判,实际上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所以说,不排除对这一领域的进展进行最终的核实和确定。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华盛顿希望通过加强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重返该地区。巴基斯坦正采取报复措施,但已向美国明确表示,任何借口(包括以打击恐怖组织为幌子)对其内政的干涉都是不可接受的。”
孙卫东同巴方共同主持中巴经济走廊国际合作协调工作组第四次会议。双方再次证实在该项目框架内开展国际合作的承诺。他们强调,走廊在加强国际和地区联系方面所发挥的先锋作用,同时赞扬了这一旗舰项目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作者:俄通社     来源:俄通社公众号

0人已打赏

1条评论 201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游客 2024-1-25 14:53
做中国的朋友,就是与和平做朋友。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