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盘点与年终总结:中国人怎样看待2023年? 作者:俄通社 来源:俄通社公众号 【不久前“汉语盘点2023”年度字词揭晓。受这一活动启发,众多网友、公司和组织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年度词汇。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了一位媒体传播领域的专家和中国几个城市的居民,以便近距离地了解即将过去的2023年会给中国人留下怎样的记忆。】 2023 年,应当算是多事之秋 。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加沙爆发军事冲突,日本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水排海,人工智能领域获得突破,中国和印度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进展——所有这一切在过去的12个月里让人们时而感到惊喜,时而感到不安。世界进入疫情后的第一年,各国政府和企业代表团不断穿梭于不同的国家。就在分析人士谈论着全球政治、全球经济复苏的困境和前景之时,人们已逐渐开始恢复正常生活、线下工作,开始规划自己的家事和财务。在中国,和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每个人都在努力确定自己的优先事项,总结过去,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形成自己的态度。 来自四面八方的大量信息和新闻对2023年中国社会的情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居民生活是否已经恢复正常?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人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们给未来制定了什么计划?对这些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然而,不妨尝试借助反映过去一年主要趋势的关键字词来回答这些问题。 每年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公众都会根据不同标准评选出“年度字词”。在个别情况下,专家会分析大数据以及个别标题和短语出现的频率,进而了解人们对某些事件的关注程度。在其他情况下,专家会追踪那些反映流行文化和语言发展的新词和俚语。个别公司和个人也可以对自身活动进行总结或规划,选出属于自己的“年度字词”。 中国许多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都选出了2023年的“年度字词”。例如,中国能建和中国石化选择了“新”和“最”这两个字,而哔哩哔哩认为,感叹词“啊”是2023年网络评论中最受网友欢迎的字。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语言趋势分析活动当属“汉语盘点”——根据专家分析和网络投票再次评选出年度汉语关键词。 “汉语盘点”发布的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榜单尤为引人注意。“神舟十七号”、“数字中国”、“杭州亚运会”、“村超”、“一带一路”、“全球文明倡议”等与中国相关的词语反映了中国科学、体育成就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贡献。不过中国人对国际事件和全球进程的看法远没有那么乐观,例如年度十大词汇中的“巴以冲突”和“核污染水”,表明中国媒体界对外部威胁和危机的担忧。而传达焦虑感的“危”字更是被选为年度国际字。“ChatGPT”当选年度国际词。考虑到围绕2023年人工智能发展的大量争议和分歧,即便是这个词也未必能归类为有积极意义的词。 暨南大学新闻与媒体传播学院教授、欧美同学会研究院吴非从自身专业领域出发给出了自己的年度词汇:“碎片化阅读”、“同温层”和“对局势一知半解”。在他看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参与世界贸易以及对国际事件兴趣的日益增长,中国人从过去对国际局势的不闻不问,逐渐发展到现在的非常关注,使得人们感觉到世界局势总是处于混乱又危急的状态。 吴非说:“就国内新闻而言,由于国内媒体能够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报道,所以大家对国内的形势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换言之,国内新闻报道没有受到其他国家或者各个方面的干扰。而在国际新闻方面则存在很多问题。中国观众对国际问题缺乏长期系统性的了解,在很多国际问题发生的原因等方面也缺乏一些基本的常识和认知。这就导致在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在看到这些国际问题时会出现认知层面的混乱,或者对于国际乱局感到不可理解,又或者感觉国际乱局发展到了一种非常危急的状态。实际上在80年代冷战后期,国际处于乱局时情况也是一样的。” 吴非认为,公众,尤其是有“同温层”阅读习惯且更倾向于关注贴近自己的事情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关注贴近自己的事情,以短视频等方便的形式获取有关信息。这会导致人们对世界形势和进程的了解不够全面,对重大事件的关注也会让人感觉世界比实际情况危险得多,且不可预测。 平稳、恢复、稀里糊涂——卫星通讯社受访者这样总结自己过去的一年 不能不同意吴非教授的结论——人一般会从感觉出发,透过自己的“眼镜”看世界。2023年国际事件对普通中国人的心态有何影响?他们会用什么字词来形容这一年?来自中国不同城市的受访者与卫星通讯社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生活在天津的吕女士说:“我有关注国际热点事件,不过并没有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这方面,只是发生大事件时了解下情况,仅此而已。因为与国际事件相比,国内问题更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她用“平稳”来评价自己的这一年。 她表示,一不留神,2023年就过去了。她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没有多大变化,每天都和前一天差不多。 她说:“不管怎样,2023年就要结束了,我希望在2024年自己的生活依然能够保持平稳,因为平稳就意味着万事皆顺遂。” 生活在北京的周筱女士在2023年主要关注与中国相关的国际事件,其中包括中美关系走势、南海、台海问题等。她说,这些话题都是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不过即便是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国际事件,对她的日常想法和关心的事情也没有多大影响。 周筱说:“这些事情对我的情绪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他们对每天的衣食住行影响不多,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远。” 对周筱来说,恢复疫情前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她对明年持谨慎乐观态度。她接着说:“我对2023年的总结就是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由于之前经历了三年的疫情,比较少出门,而今年与家人和朋友见面的次数增加较多,生活回归了疫情之前的节奏。对于2024年,目前没有太多明确的展望,主要是保持积极的态度。”她认为,自己的年度字词应该是“恢复”。 生活在成都的赵先生表达了对恢复正常生活的喜悦心情。他认为2023年是成功的,但不打算为未来制定什么计划。 他说:“2023年最让人感到开心的就是可以正常出门了,不用各种扫码限制。这一年工作还算顺利,家人也都安康,总体上是比较满意的。暂时对2024年没有什么期待,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更多的是处于一种对未来比较迷茫的阶段。” 他用“稀里糊涂”来形容自己在过去一年的心态。 全球多家媒体、专家和组织也给出了自己对2023年的总结。牛津大学出版社将2023年度词汇定为“rizz”—— 新兴网络俚语,“charisma”(魅力)一词的缩写。德国语言协会选择“危机模式”作为年度词汇。出版权威词典的语言机构和出版社大多选择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词汇。词典网站Dictionary.com 和剑桥大学出版社与考评院将年度词汇定为“hallucinate”(产生幻觉),描述人工智能产生“妄想”、生成错误信息的过程。普希金俄语学院将“神经网络”评为年度词汇。韦氏词典将“authentic”(意为真实的、正宗的等)评为年度词汇,该词在形容现象和个人品质时可理解为“原创性”和“独特性”,也可用于描述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可靠性问题。 作者:俄通社 来源:俄通社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