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最好离中国小孩远一点!

2023-11-2 15:27| 发布者: 红星| 查看: 160| 评论: 0|原作者: 后沙|来自: 后沙月光公众号

摘要: “万圣节”,最好离中国小孩远一点!作者:后沙 来源:后沙月光公众号  每年11月1日临近,各个网络平台总会提醒大家“万圣节”快到了,骷髅头、血衣裳、南瓜灯、巫婆帽……小道具卖得很欢。  “鬼妆”也在流行 ...

“万圣节”,最好离中国小孩远一点!
作者:后沙    来源:后沙月光公众号


  每年11月1日临近,各个网络平台总会提醒大家“万圣节”快到了,骷髅头、血衣裳、南瓜灯、巫婆帽……小道具卖得很欢。


  “鬼妆”也在流行,青年人在“万圣节”搞搞气氛,既有商业因素,也有社交因素。这次又是疫情之后的第一个“万圣节”,文娱活动都在纷纷复苏,“万圣节”释放出能量也不奇怪。

  中国一些大城市里都有相关的活动,比如香港,在“中秋-国庆”之后就开始筹备万圣节的娱乐活动了,主打“中式恐怖”,街上时常可见九尾狐妖、清代僵尸、聂小倩……

  内地城市街头cos(装扮)成奇形怪状的人也不少,虽然创意丰富,但有的人会夹带私货。


  这样的画面就令人尴尬,既不纯粹,也不欢乐。

  在网上,大家对于万圣节的看法存在很大分歧。反感的,依然反感;喜欢的,希望大家都喜欢。

  今天的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型社会,万圣节等“洋节”在城市里出现,参加活动者只要遵纪守法,并不会受到太多干预。

  与往年相比,今年在学校里,特别是中小学和幼儿园里,有组织的万圣节活动明显减少了。


  以前小朋友们可是万圣节的主力军。

  当大家批评未成年人被诱导参加万圣节活动时,总有人出来“开明”地说:

  小孩子过万圣节就是图一乐,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去禁止或反对。

  甚至反对者还会被嘲笑为落伍者。

  他们总觉得中国人应当像西方人那样,可以肆无忌惮地在万圣节狂欢,包括在学校里面。

  其实,万圣节闹剧在西方并非通行无阻,大家也并非一定要包容恶作剧。


  9月23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汉密尔顿一家幼儿园里,有老师戴着骷髅面具,突然跑到小孩子面前发出尖叫,然后祝小孩子万圣节快乐。

  这些小屁孩被吓得魂不附体,哭得撕心裂肺。

  家长知道后就去报警了,警察到学校带走了五名教职人员,其中三人被判短时间入狱并处以罚款。

  这事要是发生在中国,有些人恐怕会把警察喷到体无完肤,“要你管?”

  然后,又要中国人反思,你为什么如此“保守落后”?

  但“开放”的美国呢?每年过万圣节的时候,只要家长较真,就经常会有类似诉讼案,让那些恐吓未成年者受到惩罚。

  中国的学校现在把鬼节关在门外,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这些妖魔鬼怪离中国小孩子越远越好。

  大人组织小孩参与万圣节的行为,绝对不应当被提倡。

  万圣节的起源

  据说在公元前五世纪,爱尔兰凯尔特人将每年10月最后一天定为冬季来临的前一天,这时正是太阳进入天蝎座之际。

  太阳与冥界在一刻将会形成强大而神秘的超自然力量,时空规律将在这一天停止作用,亡灵和鬼魂会趁机来到人间,它们会将凯尔特人当成亡灵重生的替代品。大家很害怕,要想方设法逃过这一劫……

  用中国话表达就是三个字:“鬼上身”。

  机智的凯尔特人为了驱散邪灵,在“万圣夜”便点燃篝火,戴着恶魔面具、披上动物皮毛,熄灭家中炉火,表示家里没人,骗鬼呗。

  男人们成群结队上街鼓噪,为的是把鬼吓跑。女人和小孩则躲在黑暗的家中,等待亡灵离开,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这一活动后来被基督教化,教会希望将民间习俗融合到宗教概念中,以便使当地人接受教义。于是,教会将11月1日定为万圣日(All Saints' Day),高度上升为:纪念所有已故的圣徒,这个“圣”就是这么来的。

  10月31日则被称为“万圣夜”(All Hallows' Eve),后简化为“Halloween”。

  这也是一门生意,因为在凯尔特人历法中,十一月的新月是“黑月”(DEAD MOON),严冬令一切萧条,正是与死者灵魂进行沟通的好时节,这可是巫师巫婆们的业务旺季。

  在民众、教会、神棍等群体的多重作用下,这种习俗便在欧洲蔓延并被固定下。同时,人们也借此机会祈愿逝去亲人进入天堂。

  节庆是一个民族传统延续的载体,它总是体现出民族的精神、文化、性格、心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就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

  西方节庆则是多了一层宗教色彩,万圣节说白了就是西方的鬼节。

  中国有三大鬼节: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中西方文化根基不同,鬼节的出发点也不同。

  万圣节,西方是由驱鬼、吓鬼而形成的。

  中国人则是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理念为出来点。

  “祭”和“礼”是中华文化的表现,包括日本、朝鲜半岛都学去了一部分。

  欧洲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后,工业和科技得到了快速长进。

  原本野蛮粗鄙西方文化也得到了优化,在全球呈现出了压倒性优势,枪炮和战舰决定了这种优势。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基督教传教士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了中国,一些中国人也根据自己的“新宗教”过上了“新节日”,

  虽然这并不能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影响力相抗衡,但是,中国处于守势。

  孩子与万圣节

  越是肤浅的东西,就越容易受到小孩子喜欢。

  这是儿童心智不成熟所决定的,我们小时候看《西游记》,难道你会喜欢“女儿国”这一集?暧昧的男女烦死人,猴哥和妖怪出来打打闹闹才是正事。

  万圣节吵吵闹闹的驱鬼形式,很容易受小朋友喜欢,作为一种宗教文化传承,大人也不会去过多干涉。

  到了商品社会,商家们早已发现这些节庆里面的商机,万圣节营销也是其商业运作内容之一,同时,商家们也在推动着万圣节的传播。

  万圣节的色彩是黑与橘,黑色代表巫师、黑猫等不祥之物,橘色代表南瓜,以前是萝卜。

  南瓜灯也叫杰克灯(JACK),西方也很难说清它到底是驱鬼用的,还是鬼在用的。

  杰克这个名字就跟中国的“小明”一样普遍。据说杰克是个爱尔兰人,他把鬼魂骗上树后,就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架,这样,鬼魂就不敢下树,只好跟杰克做交易。

  杰克由于得罪了冥界,他死后,灵魂既上不了天堂,也下不了地狱,一直在飘着,靠着一盏小蜡烛来引路。为防熄灭,他将蜡烛放入了一根掏空的大萝卜中。

  英国人建立北美殖民地后,爱尔兰人大量漂洋过海来到这里,他们发现南瓜比萝卜更好用,于是就有了南瓜灯。

  小朋友提着南瓜灯讨礼物,源于11月2日的“万灵之日”,这是欧洲基督教会的发明。

  原先是教徒们挨家挨户去讨要“灵魂之饼”,后变成了孩子提着南瓜灯讨要糖果的游戏,不给糖就捣乱,渐渐地,万圣节的气氛越来越欢乐。

  中国人过清明节的程序大致为扫墓、祭祖、烧纸,根据各家情况不同,仪节的繁缛程度也有所不同。

  但无论如何,祭拜者都不会穿上奇装异服在坟头蹦迪。

  有人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对先人的态度差异,是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异。准确地说,这是勤劳友孝与海盗冒险的区别。

  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其实跟崇尚自由、开放平等、塑造个性等观念没有一毛钱关系,它有它特有的历史根源。中国人硬要去搞气氛,结果都是不伦不类。

  由于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文化塑造能力(商业侵袭力量)太强,以至于一些欧洲节日也被美国改造,变样之后,再风行全球。

 

  如今的万圣节,全球最热闹之处不是巴黎、不是伦敦、不是纽约,而是韩国首尔的梨泰院和日本东京的涩谷。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由韩日与美国关系所决定的。

  而在美军进驻韩日之前,它们的节日则深受中国影响,现在呈现出来的是混合现象。所以说,国力盛衰,文化影响力是其标志之一。

  我们对中国传统,有取有舍,因为它有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

  而对于西方节日,我们有所取舍吗?许多人是照单全收,难道它们就没有积极和消极的问题吗?比如万圣节,除了商业方面之外,它就没有多少可取之处。

  全球化,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其它领域也同样如此。

  然而,曾经高喊“全球化'r 美国现在连孔子学院都接受不了,竭力推动“去中国化”,我们又何必对洋节甘之如饴呢?

  要说西方的精神食粮,那么,多看看狄更斯、雨果、大仲马、普希金、托尔斯泰、海明威、卡夫卡、卡尔维诺……还有康德、席勒、尼采,都能帮助人们摆脱对西方世界的肤浅认知。这比过“万圣节”要有意义得多,不是吗?

  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国家,何必对只有两多百年历史的美国的鬼节如此热衷?

  万圣节,想玩的,想凑热闹的人,都可以自由选择。

  但我们要警惕一些洋节在商业浪潮下的泛滥,尤其不能泛滥到我们的校园里,任由其去侵袭中国的未来--儿童。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作者:后沙    来源:后沙月光公众号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160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