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一统”:秦始皇遗漏一个环节,汉武帝才将之补上

2023-8-23 13:53|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162| 评论: 0|原作者: 百家杂评|来自: 百家杂评公众号

摘要: 中国“大一统”:秦始皇遗漏一个环节,汉武帝才将之补上作者:百家杂评 来源:百家杂评公众号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与群臣商议治国之策,丞相王绾等人建议在偏远地区实行分封制,但李斯认为周鉴不远,分封会引发诸 ...

中国“大一统”:秦始皇遗漏一个环节,汉武帝才将之补上
作者:百家杂评     来源:百家杂评公众号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与群臣商议治国之策,丞相王绾等人建议在偏远地区实行分封制,但李斯认为周鉴不远,分封会引发诸侯战争,于是提出“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接受了这一建议。不久后,秦始皇又推行“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等措施,由此确立了中国“大一统”的制度。

       但问题是:制度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没人遵守的制度,等于没有制度,因此“大一统”的制度,必然要有人去维护,而中国幅员辽阔,东南西北差异又很大,那么古代中国如何维持大一统,不至于各地割据呢?事实上,这一点要归功于汉代,可以说完成了大一统的另一半。

       汉代人事革命

       夏商西周时期,中国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典型的龙生龙、凤生凤,血脉决定一切,所谓寒微姜子牙一跃成为姬周太师,只是幻想罢了,姜子牙出身必定不凡。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为了富国强兵,开始破格任用一些有才干的小地主或小贵族。尤其战国时的“军功爵制”,对原先的用人制度产生重大冲击。

       从夏朝到战国,国家都不大,用人具有强烈的区域性色彩。除了秦国等少数国家会引进外国人才之外,其他国家基本都以本地为主。尤为重要的是,汉代之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人事制度。


       但在汉朝之后,中国人事制度出现了革命性变化,而这一点是“大一统”成功的另一半原因。

       为了选拔贤才,从刘邦“求贤令”开始到汉武帝时,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汉代建立了“察举制”,有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自下而上的推举人才,然后考试取得做官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察举制中有一个环节关系到“大一统”,即每个郡都有名额,在汉武帝时正式成为完备制度。汉武帝时,曾发布一个诏令,大致是说偌大的郡里,在一年之内,如果主官没能推荐一个孝子、一个廉吏,那么必是主官不尽责,应该受到处罚。


       汉代有一百多个郡,每年推举一次孝廉,长期累积,每个郡都有大量朝廷官员。此外,汉代还有一个制度,就是主官不准来自本地,避免地方封闭割据。

       总之,汉代是全国各地都有人参与政府管理,属于货真价实的全国性的朝廷,如此打通了各地百姓上升通道,避免了堵塞通道引起的地方割据或不满。另外,汉代察举制基本不论出身,让各阶层都有上升途径,也打破了贵族小圈子治国。

       反过来说,如果光有大一统制度,没有全国各地百姓参与政府管理的人事制度,那么长久以往,必然会引发某些地区的不满或割据,这种事情防不胜防,光靠武力镇压也不可能解决。

       人事制度传承

       汉代人事制度,不仅让朝廷真正成为全国性代表,也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制度,因此无疑是里程碑式的革命。

       任何制度过了一两百年,往往就会产生积弊,汉代察举制后来就变味了,虽然还是各郡选才,但逐渐被权贵掌控,普通才子根本拿不到名额,基本都由世家垄断,所谓“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于是最终演化出“世家门阀”。

       隋唐时期,鉴于官员被世家垄断的情况,朝廷在察举制的基础上,推出了我们熟悉的“科举制”,除了特定的“贱业”,其他百姓皆可参与。但汉代察举制避免了区域不公平,科举制如何解决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呢?

       办法很简单,还是参考了察举制,考虑到不同区域经济文化情况不同,隋唐之后历代采取“分区定额”的办法,最终让中央朝廷总是有各地百姓参与,而不至于出现偏荣偏枯的局面。这一政策至今还在延续,所以西部落后地区考上清华北大相对容易一些。

       总而言之,秦始皇的确伟大,推出了大一统的各项制度政策,但唯独缺少极为重要的“人事”与之配合。当然,秦朝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但秦始皇本身就是大贵族,没能推出打破贵族统治的全国各郡选才政策也并不奇怪,只能说他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做得已经足够好了。汉承秦制,在继承大一统制度时,刘邦的出身、秦末战乱对原先社会的瓦解、以及时代的呼声,终于让汉代填补上了保持“大一统”的另一半人事制度。



作者:百家杂评     来源:百家杂评公众号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162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