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杀手锏,为何不灵了? 作者:无心镜 来源:无心镜公众号 01 大明从建国开始,北部边防就是一个大问题,蒙古虽然败退中原,但在草原上依旧保持着强大力量。为了对抗蒙古,大明在边防设置辽东、宣府、大同等九个军事重镇,称为“九边”。九边下面又设有卫、所,再下面还有垒。整个大明朝在北边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 这个防御体系是不错,但这需要大量的军队,国家养着百万大军是一个沉重负担。面对这个问题,朱元璋想到了办法。他实行屯田制度,给予士兵土地和牛,让他们耕种,每名士兵可以得到多达50亩的土地。边疆地区实行三分人员守备,七分人员耕种,在内地则是两分人员守备,八分人员耕种。 为了让士兵能够安心守卫,朱元璋还想了很多办法。首先实行户籍制度,军户是不能轻易更改户籍的,以此想让士兵们祖祖辈辈都在边疆服役。又让士兵的妻子随军,在军镇附近安家,家人们都在身旁,士兵也能够安心地屯田和守备。 朱元璋的苦心得到了回报,在洪武、永乐年间,军屯的作用巨大,真的供养了百万大军。 朱元璋甚至无不得意的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02 朱元璋的办法实际上是将国家承担的军饷压在士兵的身上,士兵们要养自己一家人,还要给军队提供军粮,士兵们的负担自然不轻。即便是在朱元璋时期,军户逃亡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到了洪武三年十月,统计的逃亡者多达47986人。到了仁宣时期,军户逃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到了嘉靖时期,朝廷面对军户的逃亡,只得改用募兵制。 为何如此呢? 因为军屯的核心是要给士兵土地,但随着腐败现象增多,士兵的土地经常被军官侵吞,加上蒙古又经常袭扰,有些土地也没办法耕种,所以根本达不到每位士兵50亩的标准,军屯制度也就逐渐崩溃。 在洪武、永乐年间,辽东的军屯为70万石,到了万历末期,仅为17万石,大约减少了75%。故而首辅叶向高在向往里报告的时候说:现在的军屯比之嘉靖、隆庆年间减少了六七成。 图片来自于《明末辽饷研究》 03 晚明时期,朝廷财政被军费压得喘不过气来,光靠赋税根本无法应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的军屯方法又被重新重视起来。 熊廷弼在主政辽东的时候,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恢复军屯,以图实现朱元璋时期军队自给自足的局面。熊廷弼上书朝廷说辽地有很多闲田,每年在八万兵员中用三分人力来屯田、耕种,就可以收获粟米130万石。 如果真的能收到130万石的粮食,那确实可以解决大问题。但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就在熊廷弼大力进行屯田的时候,其遭到了言官们的弹劾,原因很简单,朝廷动员军队近10多万,军饷无数,让你熊廷弼收复辽东,你却天天龟缩在防线里面搞种田。 面对弹劾,熊廷弼一气之下,交了辞呈,而这次军屯也很快就宣告失败了。 04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李自成围开封。崇祯帝此时已经是无人可用,从监狱中把孙传庭放了出来,让他去平定李自成。 此时的朝廷已经完全是一副空壳了,穷得叮当响。崇祯给了孙传庭一个三边总督的任命,还给了他2万两银子,再给他派了几百名京营士兵,就打发他去陕西就任了。 京营的几百士兵已经完全腐化,根本没有战斗力,孙传庭全部放弃。看着手中2万两银子,要去剿灭李自成近百万大军,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孙传庭不愧是一位能人。他想到了屯田,而当时陕西的军屯土地早就被一些地方豪强占领。孙传庭所做的事就是去清查这些军屯被侵占的数量。在清查完毕之后,就把这些人召集在一起,让他们清退军屯土地。 但此时李自成大军迫在眉睫,把军屯土地拿回来也没根本没有时间耕种了,所以孙传庭要求这些人直接把土地折算成银两。这等于是在当地豪强的手中虎口夺食。孙传庭尚方宝剑在手,豪强们不拿,那就人头落地。所以这些豪强们算是出了次大血。 在明朝,真正敢向地方豪强开刀的,孙传庭算为数不多的一位。 孙传庭就靠着这些钱,招兵买马,补发军饷,竟然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组织起了10万大军。 孙传庭想要多练兵,然后出击李自成。但这些地方豪强巴不得孙传庭早点走,所以就造谣言,说什么孙传庭拥兵自重、意图自大等等。孙传庭在谣言的攻击下,不得已主动请求出战,最终战败,全军覆没,孙传庭本人也在潼关一战中为国捐躯。 孙传庭一死,大明的亡国也进入了倒计时。 05 对于屯田,崇祯也是寄予厚望,但效果不佳,崇祯曾问道:即屯田盐法,诚生财之原,屡经条议申饬,不见实效,其故何与? 屯田为何不能再像朱元璋当时一样为国造福呢,朱元璋的杀手锏为何就不灵了呢? 这个问题,其实崇祯应该多问问自己。 作者:无心镜 来源:无心镜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