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资本装入笼子…… 作者:刘晓博 来源:经济学之声 想想看,无论是当年资本市场上的“野蛮人”,还是以投资海外为名、做转移资产之实的大集团,还是后来高杠杆扩张的房企,基本上是大家心目中的“坏孩子”,限制他们资本的无序流动、无序扩张,不出乎意料。后来,针对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主要是互联网大平台,以及披着新经济外衣的大鳄,或者独角兽。 之前,这些企业、这些人是非常“受宠”的。不仅地方政府频开绿灯,风险投资全力追捧,资本市场也非常认同。在民间,虽然有不同的声音,整体上还是肯定的。但一切都在蚂蚁集团暂停上市的时刻,发生了重大逆转。官方开始反思,民间也开始反思。 反思的第一点,是大平台垄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其实早在外滩论坛前1个月,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就在“经济50人论坛”发表了一个重要观点:“互联网平台虽是私人部门运作,但有准公共性,垄断带来高用户成本甚至市场进入障碍”,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将“是国内大循环的堵塞点”。 “国内大循环”是中国新的发展战略,互联网平台垄断是这个战略的“堵点”,这个指控是非常严重的。而且是前财长提出的,代表了相当层次的看法。果然,后来就出现了蚂蚁暂停上市,以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监管工作(“双十一”前一天宣布)。 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反垄断”两天之内,中国四大互联网公司市值蒸发2万亿元;随后,27家互联网平台企业被约谈。这些企业涉嫌垄断或者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包括“平台二选一”、低价倾销挤压对手、大数据杀熟坑害消费者等。 反思的第二点,是财富的马太效应问题。 所谓“马太效应”,就是强者恒强、富者更富。互联网时代,显然加剧了这种态势。因为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平台,通过资本的无限扩张,可以进入各个领域,并都获得市场优势。最终,这些优势又通过大数据体现出来,让各个行业的普通企业处于劣势。如果政府不干预,中国贫富差距会加剧。到那时,将不是20%的人占有80%财富的问题,可能是2%的人占有120%的财富,而剩下98%的人只剩下负债。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会危机社会稳定,最终带来动乱。 为什么西方近年来崛起了民粹主义思潮,为什么英国要脱欧、美国选出了特朗普,就是因为在全球化过程中,美欧的铁锈地带、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受损,长期看不到希望。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带动共同富裕。国家为什么近年来下大力气扶贫,就是要兑现承诺。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未来5年到1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此,国家反复强调“共享”的发展理念。而互联网大平台的“赢家通吃”、“无限扩张”的打法,显然跟“共享”、“共同富裕”是背道而驰的。 最近一段时间,几家互联网巨头又开始在“社区团购”领域血拼,希望通过“补贴占市场”、“低价挤出对手”的传统打法,在肉菜销售上实现新垄断。而这种激烈的竞争,势必把很多实体肉菜小店挤出市场,造成就业市场的大洗牌,很多人肯定会失去饭碗。为此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说: 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如果底层人连卖个菜都不能做,靠什么维持生计呢?生存空间被挤压到所剩无几,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怨气会越来越大,对资本的恨意也会越来越深,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被加剧,最后会如何呢? 或许有人会说:市场是开放的,互联网大企业进入生鲜肉菜市场无可厚非。为什么一定要别人搞高科技?但问题是,市场虽然是开放的,但也有道德的。在西方国家,占有市场优势地位的大卖场,往往会被限制营业时间,目的就是为了给小店“留口饭”。如果大平台垄断我们的一切生活,大树底下就会不长草,中小企业、个体户生存机会就会全面下降,最终大家都成为大平台“算法”下的被奴役者。 事实上,互联网大平台不仅逐步获得了垄断地位,它们还通过参股投资的方式,试图垄断一切创新的机会,看看中国独角兽企业背后的投资商名单,你就明白了。当资本不断扩张之后,他们就会希望影响、控制舆论。比如很多大平台都有庞大的公关部,来处理跟政府和媒体的关系,挖的人层次越来越高、投入资金越来越大,对舆论的影响越来越潜移默化。如果资本无序扩张,在各个领域都实现了垄断,甚至操纵了舆论,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 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显然不是一个泛泛的要求,而是有深刻的背景,显示了最新的政策导向。也就是说,把“资本装入笼子”,不仅野蛮人的金融资本要管控,开发商的“房地产资本”要管控,掌握了渠道、大数据等优势的互联网资本,也要管控。避免出现垄断,避免贫富差距继续加大,是未来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 整理自:刘晓博说财经 编辑:原人大经济论坛坛主 |